危难中托起爱的方舟

02.08.2016  17:40

危难中托起爱的方舟

——石家庄蓝天救援队的故事

 

   

救援队员们将困在井陉县大梁江村的29名儿童和22名工作人员解救了出来,并帮助他们安排了返回北京的大巴。

 

   

救援队员在灾区进行消杀工作,防止灾后出现疫情。

 

   

在井陉县贵泉村,救援队员为受伤的村民处理伤口。

 

在邯郸武安,救援队员通过缆绳将一名儿童从被洪水围困的孤岛中救出。

从7月19日13时到20日8时,井陉县遭遇了特大暴雨袭击,损失严重。在抗洪救灾的大军中,身着蓝色救援服的省会民间公益组织——石家庄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十分醒目。

平日里,他们是医生、职员、农民、大学生、个体老板,各自忙碌着。在自然灾害、紧急突发事件等危急时刻,他们的职业只有一个——救援人员。这些天,他们在井陉县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救助被困人员、运送受伤群众、进行消杀防疫……那耀眼的蓝色成为灾区群众心中温暖的守护神。

本报记者 李莉雅/文

全员迅速出动参与救援

时间:7月29日 事件:将爱心物资送往井陉县南峪镇贵泉村 当日行动进展简报:7时在宋村队部集合,8时许,救援物资(药品、水、拖鞋、卫生纸、米、面、油等)装车完毕出发,10时30分到达贵泉村……13时10分将所有物资分发到灾区群众手中……

时间:7月28日——7月29日 事件:井陉县威州镇河道内有人溺亡 救援行动进展简报:10时左右接到求助,10时30分集结出发,12时到达现场……19时,没有找到溺水者,水流急可能已经被冲到下游……在救援现场又接到无极、晋州、藁城的求助电话,均已派遣救援小队前往,救援正在进行中……

这是石家庄蓝天救援队的两篇救援日志。7月25日凌晨,在井陉灾区连续救援5天的队员们返回石家庄后,没有片刻休息,就在接下来的7天时间里接连到平山县、高邑县、井陉县、无极县、晋州市、藁城区等参与了九起溺水救援,并“见缝插针”地抽出时间筹集到了价值3.5万元的爱心物资,送到了他们曾经参与救援的井陉县贵泉村……

井陉小作镇遭遇了特大暴雨袭击,损失严重。”7月20日凌晨1时许,一条信息出现在石家庄蓝天救援队的公众平台上。看到信息后大家迅速集结,当日6时30分,4车9人组成的第一支救援小分队携带救援装备赶往小作镇。当地受灾比较严重,他们沿途一路走一路救援:解救被困在洪水里的人,给受伤的人治疗包扎,帮助搬运救援物资……

紧接着,第二支、第三支……石家庄蓝天救援队六支救援小分队陆续赶赴井陉县受灾最严重的小作镇、南峪镇、天长镇。“我们共有45名正式队员,只有不到十个人留在了市里,负责值守24小时紧急救援电话、统计救援情况以及筹备救援物资等工作。”石家庄蓝天救援队队长郭红星说,知道要到灾区救援,家人都非常担心,有些队员的家人甚至将队员们的车钥匙、救援装备藏了起来,但大家都想尽办法参与到了救援中。

连续五天“奋战”在救灾一线

被冲得七零八落的村庄、需要救助的受灾群众,救援队员们的脚步不敢停下,一直“奋战”在一线。

只要有人求助,救援队就会出动。7月20日上午,邯郸武安市一个工厂被洪水冲成了孤岛,有43人被困在了里面,急需增援。接到求助电话后,救援队的一个小分队立刻动身前往,经过7个多小时的努力,他们与省内其他几支救援队一起成功将被困人员全部安全解救,其中年龄最大的63岁,最小的仅仅1岁半。

7月22日,24小时紧急救援电话响了,一个夏令营团队被困在了井陉县大梁江村,夏令营里有来自北京、云南、深圳的29名儿童和22名工作人员,急需救援。情况紧急,13名队员组队从石家庄出发紧急前往救援。当时洪水虽然已经退了,但是道路被冲毁断交,车只能开到南障城镇,就这样,徒步16.57公里,队员们赶往大梁江村。背着沉重的救援设备和一些食品,经过5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顺利到达。为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他们决定次日一早下山,并联系了热心驴友准备大巴车接应。23日一早,队员们护送夏令营所有成员往山西旧关方向撤离,大梁江村和沿途村子的村民也热心帮助,他们用扁担挑着孩子们沉重的行李,大家徒步3个多小时走出了受困点。经过28个小时的救援,所有受困人员坐上了大巴车。看着他们安全离开,救援队员又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救援地。

南峪镇贵泉村是受灾最严重的村子之一。救援队徒步5个多小时赶到后,立刻配合当地政府开展救灾工作,帮着救治受伤村民、搬运救灾物资、排查登记受灾情况等。贵泉村有一些养猪户,上百头猪死亡。救援队采取了深埋的方式帮助处理,并进行了消杀工作,防止出现疫情。

救援队在赶往南峪镇的途中,遇到了一位带着两个孩子的妇女求助,她要到台头村看望病重的老人,因为洪水冲断了道路不敢前行。救援队立刻分派几名队员,将三人护送到台头村,救援队里的医生还为老人检查了身体。老人当时已处于弥留之际,不久就离开了人世,队员们又帮助处理了后事……

从7月20日到7月25日,石家庄蓝天救援队的队员们在灾区奋战着,配合当地政府工作,营救被困人员、转移受伤人员、搬运救援物资、统计受灾情况、进行灾后消杀工作……5天间,队员们一天休息三四个小时,衣服上满是泥浆、湿了一遍又一遍,每个人的脚底板都磨出了十几个水泡。

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救援者

在这次抗灾救灾中,更多人认识了石家庄蓝天救援队,记住了那一抹蓝色。“少说多做,默默奉献”,这是石家庄蓝天救援队的理念,他们从不张扬,总是低头默默做事儿。

救援队员们都是热心公益事业的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医生、公司职员、老板、教师、供电员工……平日里,他们和大家一样正常上班、工作、生活,但只要接到被困人员的求助信息,他们就立即挺身而出义务参与救援工作。

作为一支在民政部门注册的民间公益救援队,他们一直坚持义务救援,不收取任何费用。为了能更好地完成救援任务,队员们还自费购买了多种专业救援装备,并根据溺水事故现场救援的情况自主研发了多种水上救援专用工具,这些工具在救援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救之余,尚可救人”,事实上,成为一名合格的户外救援人员并不容易,通过多次严格系统的业务培训,救援队员们已经掌握了较为全面的野外救援技能,成为政府救援的一支重要补充力量。

翻看救援队的救援日志,从2015年8月至今,救援队一共出队百余次,其中有30余次都是溺水救援。2015年8月3日,赵县一名男子溺水。接到求助电话后,救援队立刻出发,这是他们第一次溺水救援。当时,下着大雨,大家从中午12时开始搜救、打捞,直到17时才在位于宁晋县的河流下游找到溺水者的遗体。

正定县一名11岁的男孩溺水,救援队员们在现场搜寻、打捞,一直坚持了三天终于找到了孩子的遗体,他的父母抱着孩子跪在了救援队员面前;藁城一名青年男子溺亡,救援队员们搜寻一天,找到了遗体……在很多溺水事故现场,总能见到救援队员们用橡皮艇在水上搜索、打捞……然后,默默离开现场。

每一次的溺水救援,家属失去亲人后的肝肠寸断也让救援队员们心痛。于是,救援队又多了一项“职能”,就是到学校、社区、工厂等地做防溺水的义务宣讲。另外,他们将一些关于险境救生、出行安全防范等知识发布在救援队的微信、微博等公众平台上,让大家能防患于未然。

搭车,搭钱,还要搭上与家人团聚的时间,搭上个人的生命安危,可是,救援队员们追逐梦想的脚步不会因此停歇。“我们希望永远不要接到救援电话,不希望有任何事故发生。但只要救援电话响起,我们会以最快的速度抵达现场,会竭尽所能地挽救他人的生命和财产。”郭红星说。

图片均由石家庄蓝天救援队提供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