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调中线成生命线 多重生态效益润泽北国
根据《南水北调中线供水条例》规定,每年11月1日至次年10月31日为一个完整的调水年度。来自权威媒体此前报道,丹江口水库已提前6天完成2016—2017年度的调水任务,累计向京津冀豫地区调水近48亿立方米。同时,随着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供水量逐步增加,工程效益初步显现。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来自权威媒体的报道称,11月1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进入2017/2018调水年度,年度计划陶岔入渠水量超过55亿立方米,计划向各省市分水量近50亿立方米,比上一年度增约四成。截至目前,中线水源丹江口水库水位近164米,为历史最高水位,为中线年度调水奠定了良好基础。
历经50年论证、10多年建设,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清澈甘甜的汉江水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向北。中线工程从十堰市丹江口水库自流引水,沿中线主干渠向沿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供水,干线全长超过1387公里。迄今,该工程共向华北地区调水逾100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沿线近5867万人口。
据中国经济网此前报道,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已完成3个调水年度的供水任务,累计入渠水量106.85亿立方米,惠及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等沿线19座大中城市。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表示,在工程设计之初,南水是作为补充水源的,而目前,南水成为了很多城市的主力水源。
在过去的5年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为河南、河北、北京、天津调来了生命水,缓解了水资源短缺的紧张局面。据中新社近日报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已完成3个调水年度的供水任务,累计入渠水量106.85亿立方米。其中,向河南供水37.82亿立方米,向河北供水11.68亿立方米,向天津供水22.84亿立方米,向北京供水28.44亿立方米,工程效益好于预期。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主任鄂竟平进而指出,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远超预期,工程建成通水后,沿线已有近1亿人喝上了长江水。在河南,11个省辖市、37个县用上南水,1800万人受益。在河北,用水范围覆盖7个地级市、96个水厂。而天津中心城区、环城四区及滨海新区等多个行政区的市民都用上了“南水”,该市也因“南水”补充形成了“引滦引江”双水源保障的新供水格局。
仅就北京而言,北京使用南水后,自来水硬度由每升380毫克降至120毫克—130毫克,有些居民感叹:“水变软了,水垢少了,变甜了。”而在水资源布局方面,南水北调工程已带动北京市形成一纵一环水网工程,连通了地表水、外调水、地下水和各大水厂,形成三水联调、环向输水、放射供水、高效用水的首都供水安全保障格局。其中有70万人口结束了喝自备井水的历史。
当前,中线工程与河北省廊涿、保沧、石津、邢清四条大型输水干渠形成一纵四横水资源格局,构建起冀南可靠的供水网络体系。同时,居民用水水质明显改善,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部分城市地下水水位开始回升,城市河湖生态显著优化,并已经成为沿线大中城市的生命线。多年来北京超采严重的密云、怀柔、顺义等水源地,地下水水位下降趋势得到遏制,有效促进了地下水的涵养和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