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孩政策逐步放开 为何未现预期“婴儿潮”?

11.11.2014  12:17

    单独二孩政策逐步放开民众“反应平淡”,为何未现预期“婴儿潮”?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宣布全国各地陆续放开“单独二孩”政策已近一年。近日,国家卫计委确认,这一政策逐步放开以来,全国共有约70万对符合条件的夫妻提出二胎申请,与此前官方提出的每年约200万对夫妻提交申请的预期差距较大。不少网民提出疑问:为何官方预期与民间反映差距如此之大?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在辽宁、广西、陕西、福建等多个省份随机采访,听听民众的真实顾虑。

    预期与现实差距大 影响有待观察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研究认为,实施单独两孩政策,有利于保持合理的劳动力规模,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提升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稳定适度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在新的生育政策实施之初,国家卫计委曾预计,每年将新增人口200万。然而,这一预期却遭遇了“冷淡”的现实。在国家卫计委近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监督局监察专员赵延配确认,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以后,提出生育二孩申请家庭只有70多万,“这确实和预期有一些差距”。

    国家卫计委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目前,实行的单独两孩政策有一个总体评价,“开局良好,运行平稳”。由于政策实施的时间比较短,对于生育水平的影响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察和评估。

    不敢、不愿、纠结 想要“二孩”不容易

    记者在辽宁、广西、陕西、福建等多个省份随机采访了多名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青年人,发现多数人对这一政策表示欢迎。但出于现实的考虑,许多人表示不敢生,不愿生或很纠结。

    ——不敢生。家住沈阳市的张先生今年32岁,是当地一家IT网站的编辑。妻子已经生了一个男孩,谈到要不要二胎,他表示,虽然他和妻子符合单独二孩的政策,但“不想再生了”。“生活的压力太大,生得起,养不起!”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个孩子出生到上学、再到考大学、找工作、结婚、生子,保守估计也得几十万元,一般家庭根本负担不起。“不用说别的,就以现在的男生娶妻为例,房子、车子,哪样不得‘啃老’?这一个孩子,就够我们操心的了。”张先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