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独二孩”一周年河北调查:“全面二孩”时机到来?

18.06.2015  21:09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一周年,各地并未出现预测的“生育潜能大释放”和“生育堆积”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一再呼吁全面放开二孩的声音。“不想生的你鼓励也不会生,想生二孩的家庭早就生了,现在想生却受限的主要集中在体制内的非独家庭,即便全面放开二孩,符合政策又想生的家庭数量,要比想象中少的多。”河北省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贺银凤说。

  问题:能生的不愿生,想生的却不能生

  “单独二孩”来了,能生的人未必愿意生

  单独“二孩”政策实施伊始,受到了许多市民的关注和热评,甚至有人担心将会出现“婴儿潮”。但在河北省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贺银凤的印象中,“单独二孩”政策的出台并未令符合条件的人像之前想象中欢呼雀跃,“我身边同事、朋友符合条件的人不少,但总体上看,不想生的比想生的多,其中有不少头胎是女孩的也选择不生二孩。”在她看来,这更是社会进步的一种表现。“随着人们自身学历、知识水平的提高,生育观念也发生着巨大变化。传宗接代、养儿防老不再是人生一件大事,人们更加注重自身发展,享受生活的意识也不断增强。”贺银凤说,此外,大家生育二胎的意愿降低,和就业、生存压力也有关系。

  事实上,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国家计生委已选取甘肃省酒泉市、山西省临汾市翼城县、河北省承德市、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四地的农村进行全面“二胎”试点———即无论夫妇双方是否为独生子女,也无论他们的第一孩性别是男是女,都可生育第二胎。试点结果显示,试点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持续下降,一直低于本省和全国的平均水平,并未出现大家所担心的人口激增。

  还有一部分人想生却不能生

  吴女士和老公都在某高校就职,由于都不是独生子女,尽管渴望再要一个孩子,但是考虑到违规生育二孩可能带来的影响,所以吴女士选择等待国家放开生育政策。而办公室三个符合“单独二孩”政策的同事却都选择不要,每每看到这些,她心里总是酸酸的。而且如果生了二胎,吴女士认为自己能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可就因为在体制内工作,出生于非独家庭,她却失去这样的选择机会。“周围一些80后还可以等等看,可我们70后真是等不起啊。

  探讨:“全面放开二孩”时机已到?

  在去年11月临近我国公布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一周年之际,5000个“非独”家庭联名写了封《非独家庭要求全面放开二孩的建议信》,分别寄往国务院法制办、全国人大常委会以及国家卫计委。今年全国和各省市的“两会”上,“全面放开二孩”的呼声也从各地代表团传来。他们的理论支撑是多地“单独二孩”遇冷的事实。

  那么,“全面放开二孩”可行吗?对此,贺银凤表示,一年的数据还说明不了更多问题,理论上还要持续三五年的观察。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即使现在全面放开二孩,人们的生育愿望也不会“井喷”。“不想生的你鼓励也不会生,想生二孩的家庭早就生了,现在想生却受限的主要集中在体制内的非独家庭,即便全面放开二孩,符合政策又想生的家庭数量,要比想象中少的多。”贺银凤表示,人们的生育观念正在发生着变化,有钱的没钱的,农村的城市的,二孩基本就打住了,很少有生第三胎的。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在1600万到1700万之间,放开二孩政策后新增加的出生人口占总量比例很小,对我国人口整体态势不会产生根本性影响。

  采访中,一位基层计生人士更是坦言,现在,县以下机构不管体制内还是体制外的,想生二孩的都生了。“相比那些体制内的非独家庭,这些数据可是大头。所以,在我看来,全面放开二孩不会导致人口激增。”该人士表示,“单独二孩”放开后,不仅未出现此前担心的扎堆生育,反而存在遇冷情况,表明当前国民整体生育意愿和生育水平已明显降低。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二孩政策全面放开肯定是大势所趋,但政策的出台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社会公共资源的配套等。    (燕赵都市报记者任国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