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 优化科技成果转化路径

13.01.2016  12:18

当前,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仍面临评估机制不够健全、国有资产处置渠道不通畅、对接市场渠道有限、引导产学结合的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鉴于此,一些地方在体制机制、组织架构、人事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打破藩篱 闯出协同创新的路子

2014年,在北京市科委、海淀区的推动下,北大、清华、中科大、北航、北理工、中科院等13家科研单位和商飞、潍柴等100多家行业龙头及高科技领军企业共同成立了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

研究院解决了科技成果转化的两大掣肘:一是资金,研究院形成了政府资金重点支持前瞻性技术研究、基金及社会投资重点投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资金链,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二是人才,研究院吸引了一流经营管理人才,他们承担起类似“制片人”的角色,可以熟练地将技术批量转化。

北京市科委主任闫傲霜说,高校、科研院所间存在看不见的“藩篱”,协同创新研究院突破条块分割的行政壁垒,是体制机制的革新,是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

协同是研究院的核心。”北京协同创新研究院院长王茤祥说。协同体现在大学与大学的协同,研究院分析支撑某产业的主要学科,选择学科实力最强的大学委派领军人才,建立专门的技术研究实体;大学与产业协同,遴选出优秀企业共建协同创新基金,共同规划、评估、投资项目;企业与行业协同,围绕行业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和前瞻性技术进行研发,项目完成后由中心内最适合企业或组建新企业实施产业化;创新与人才培养协同,研究院采取“双课堂、双导师、双身份、双考核”的方式与高校共同培养研究生;首都知识经济和地方产业经济的协同。

目前,研究院已遴选出66个项目,其中有49个与企业达成产业化协议,组建了29家产业化公司,在美国硅谷和国内的邯郸、南京、杭州、包头等地建设了分院,初步形成了“北京统筹,全球研发,地方转化”模式。

仿真与设计协同创新中心副主任张日葵同时也是北京大学工学院副研究员,他带领的团队正攻坚航空发动机高性能数值仿真软件。他说,在学校做科研,对市场的“感觉”不够,而在研究院,与市场结合紧密;团队里还有几位博士参与,他们的动手能力提升很快。

王茤祥说,研究院发展也受到一些制约。作为北京的机构,在服务地方发展上受到资金的制约,希望可以作为国家科技体制改革试点单位,给予经费支持及基金投资,提高北京作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服务地方的能力;目前是和高校共同培养研究生,挤占了高校的名额,如能单独安排研究生指标更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

科技+资本 探索创新孵化新模式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被称为“四不像”机构。该院院长、清华大学副秘书长嵇世山解释说,文化不同,既是大学又不完全像大学;目标不同,既是企业又不完全像企业;功能不同,既是研究机构又不完全像科研院所;机制不同,既是事业单位又不完全像事业单位。

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成立于1996年,是全国第一家大学和政府合建的新型科研机构,最高管理机构是理事会。“研究院特点是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嵇世山说,研究院构建“投、保、贷、租与增值服务”一体化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成立近20年,成功开发出研发服务、科技孵化器、科技园区等多种商业模式。

该院光电与先进制造研究所高端半导体激光器研究中心主任胡海,回国后创办了瑞波光电子有限公司。他说,研究院是创业的起点,在研究院的支持下,我们得到创投资金,研发成果省去了复杂的科技成果转移程序,可以直接投入生产,实现“技术自己研发、产品自然延伸”,而且我们还借助研究院平台申请到了国家重点课题。

10月中旬,清华大学与广东省共建珠三角研究院,下一步将建立京津冀研究院。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说,创新发展是有区域效应的。在技术转移过程中应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同时企业应多点耐心,不能指望一下子就赚钱,高校也对技术低看一眼,双方找到合作共赢的途径。

联盟+平台 探索科研组织模式创新

除了以上两种模式外,还有高校探索科研组织模式创新,促进资源整合共享,与政府、企业共建研究机构,实现从技术到产业化无缝对接。

2012年12月,华东理工大学组建了“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注重多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采取企业、学校、工程设计院三方共同组建攻关团队;利用国家技术转移中心的工程设计研究、专家咨询、中试、安全与环境评价、知识产权、技术市场等技术转移资源和平台,一揽子推进技术的产业化。

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多地建设了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2012年10月,哈工大晋江机器人技术研发中心落地,主要服务于当地中小企业。合作模式是,晋江市向哈工大提供经费,中心免费向企业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待成果进入产业化过程后,相关企业再支付哈工大费用。晋江市在科研成果转化上“风险共担”,选择一两家代表性企业与中心进行合作,如果研发的设备可以使用,政府将向企业返还30%的推广补贴,最高限额300万元,今年还给中心批了几十亩的厂房。

华宇公司与中心合作研发了经编机自动断线监测设备。公司副总经理苏成喻说,以前一个工人负责2台经编机。自动检测设备投产后,一个工人至少可以负责10台,次品率也降低了。

中心主任李华焘说,这些中小企业很愿意与中心合作,但因前期投入多,项目落地少,建议政府加大对企业的补贴力度。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记者徐海波、关桂峰、凌军辉、王成、叶前、吴振东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