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石家庄市“十大教育新闻”

22.02.2017  15:38
   

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观摩示范园教学活动。

 

   

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赞皇二中学生喜迎开学。(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右图:2016年9月1日,“7·19”特大洪涝灾害受灾学校平山县北冶小学按时开学举行升旗仪式。

 

   

下图:主城区210所公办小学全部开展了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

 

 

主城区公办小学全部开展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

主城区210所公办小学全部开展了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共托管学生7万名,占在校生人数的1/3,基本实现了“公办小学全覆盖、申请学生全纳入”,14万学生家长受益。市教育局联合省会文明办、市关工委、团市委等部门,在首批18所试点小学开展了托管志愿服务工作,探索建立“教师+志愿者”的托管服务模式,逐步构建“以教育部门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社会多方参与”的托管服务体系。小学生免费托管服务有效解决了小学生“三点半难题”,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得到了广大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逐渐成为石家庄“幸福城市”的一张名片。

教育扶贫“石家庄模式”惠及21万山区百姓

2016年11月5日,《人民日报》头版以《石家庄教育扶贫乐了“太行娃”》为题报道我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指出: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创造了山区教育扶贫的“石家庄模式”。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深入实施,制定了《关于推进教育脱贫行动实施方案》等11个规范性文件,累计转移安置深山区学生58664名。发放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3000万元,惠及学生4万人次,投入800万元用于改善新增26所项目学校的办学条件。市一中、二中等优质学校与山区82所项目学校开展精准帮扶。项目初中普高上线率达70%,其余30%全部升入中职学校。完成了贫困家庭学生建档立卡摸底统计工作,出台建档立卡贫困生资助政策,保障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从小学、初中、高中,真正享受到“三免两补”的优惠政策。全省教育扶贫工作现场会在灵寿二中召开,我市做了经验介绍。

全市2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

2016年11月22日至25日,国家教育督导评估组对我市元氏县、赞皇县、行唐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进行了督导评估,从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情况、义务教育校际间的均衡状况、县级人民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公众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满意度等四个方面进行了督导检查。评估组认为,三个县均达到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标准,至此,我市22个县(市)、区全部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督导评估,在全省首批全面实现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目标。在教育部举办的义务教育综合改革与均衡发展暨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专题研讨班上,我市作为全省唯一市级教育部门代表做了经验介绍。

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学区管理制”试点改革积极扩充优质教育资源

制定印发《关于在主城区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学区管理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按照“优质带动薄弱,促进共同提升”的原则,在主城区组建紧密型学区21个,涉及小学58所、初中5所;制定《石家庄市主城区学区管理制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学区管理的相关配套制度;召开了主城区学区管理制改革推进会,完善了学区管理相关配套制度,举办学区管理制改革高级研修班,搭建试点改革交流平台;各区相继出台实施意见及配套文件,确立“统一”内容、建立网格化平台、探索联合办学新模式,逐步探索实现“九个统一”,开展了第三方评价,一部分薄弱学校教育质量稳步提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逐步扩大。

创办首批34个普惠园开启省会学前教育普惠新时代

为缓解入园结构性矛盾,我市积极探索创办普惠园,大力增加普惠学位供给。2016年3月,市政府出台《石家庄市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及财政扶持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石家庄市普惠性民办园建设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等“1+4”系列配套文件,采用“政府买服务、幼儿享补助、园所得扶持”等举措,给予普惠园专项扶持发展资金、师资培训、优质园结对帮扶等多项保障,对幼儿家庭给予保教费补助,对贫困幼儿、孤儿、残疾幼儿给予2000元/年资助经费。市、区两级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2036万元,成功创办了首批34个普惠性幼儿园,向社会提供公益普惠学位8400余个,省会学前教育开启普惠新时代。

7·19”特大洪涝灾害受灾学校恢复重建完成阶段性任务

2016年“7·19”特大洪涝灾害共造成我市平山县、井陉县、矿区、赞皇县、灵寿县等15个县(市)、区的444所中小学、幼儿园受灾,涉及学生84746人。截止到2016年8月25日,419所一般性受损学校已完成修缮,确保了9月1日一般受损学校100%按时开学,学生100%按时入学的“双百”目标。同时,25所受损严重需重建或加固的学校建设项目顺利推进,2017年秋季开学全部投用。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比赛中,全市教育系统上下齐心、排除万难,坚决保证工程质量、坚决保证按时完工。全体工作人员取消休假,全员上岗,周六日照常上班,不分白天晚上。分包领导带队,深入灾区一线,靠前指挥,现场督战,确保重建工作有序推进。

高中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实现优质特色发展

我市高中教育坚持优质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道路,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普通高中教育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和实施,为高中教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是我市高中教育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重要文件。目前,全市形成了以一中、二中、正中为主的大文大理优质高中,以42中、43中为首的外国语特色高中,以6中、12中、20中为首的艺术特色高中,以22中、18中、4中、16中为首的体育高中,以38中、13中为首的书法特色高中,以11中为首的普职融通特色高中。我市高中教育已经实现了优质化、特色化、多元化的良性发展,并且取得显著成绩,尤其是高考成绩的各项指标连续跨越式增长,2016年更是再创历史新高:全市本一上线率(含提前批)达到41.2%,同比增加15.7个百分点,超全省本一平均上线率14个百分点;高分段学生在全省所占比例遥遥领先,保送生人数达到166人,占全省总人数(177人)的93.78%。

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取得突破性进展

2016年6月1日,市政府第55次常务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职教园区建设的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主城区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8月18日,市政府召开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交接会,原隶属7个行业部门的8所中职学校和3个区管理的7所中职学校统一调整管理体制,划归市教育局管理,我市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围绕全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调整,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将整合主城区21所国办中职学校,实施学校合并,专业并类,内涵重组,重点打造10所具有较大规模、专业各具特色、有效服务主导产业发展的中等职业学校,为职业教育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创新机制保障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2016年1月15日,市政府印发《石家庄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实施办法》,在教师队伍补充、编制管理、交流轮岗、生活待遇、职称评聘、教师荣誉、师德师风、能力素质、组织实施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措施,为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市教育局《创新机制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的工作案例被教育部办公厅评为20个全国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优秀工作案例之一。全市新补充乡村教师1695人,乡村学校间交流轮岗校长教师2279人,从市内城区选派80名“三区”支教教师赴平山、灵寿、行唐、赞皇四县开展支教,逐步形成了乡村教师“下得去、留得住、教的好”得良好局面。

市教育局被评为全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

局机关党委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广泛深入开展“提质量、促公平,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主题宣传,大力宣传教育系统惠民利民政策和举措,全方位展示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全市教育系统全年共在国家级主要媒体刊发稿件1000余篇,省级主要媒体刊发稿件6000余篇,市级主要媒体刊发稿件4000余篇;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河北日报、石家庄日报等主流媒体对我市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给予了大篇幅的报道;市教育局被中国教育报刊社评为2016年全国教育新闻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市教育局机关党委荣获“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是市直教育系统唯一获省级荣誉称号的基层党委。近年来,市教育局机关党委立制度树品牌,抓活动办实事,强素质提水平,在全国率先出台了《石家庄市中小学校党建工作规范(暂行)》;创造性地开展了“六好”基层党组织创建、党建示范校创建、党建微课和创新案例评选、“干部进学校、教师访万家”活动;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狠抓“活动场所标准化、制度建设规范化、台账资料系统化、活动教育经常化”,形成基层党组织建设立长远、打基础的良好态势。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