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石家庄:攻坚,为了碧水蓝天

17.12.2015  16:15

    石家庄市全面实施“压煤、降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六大举措,“两高一低”行业加速整合、淘汰,新兴产业逐步壮大,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石家庄日报首席记者 靳晓磊

    “十二五”期间,石家庄市以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不断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全面实施“压煤、降尘、控车、迁企、减排、增绿”六大治污举措,大气和水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城市绿化和森林面积大幅增加。

    在治污的同时,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对钢铁、陶瓷、水泥、化肥等行业实施限产停产,“高耗能、高污染、低产能”行业整合、淘汰步伐加速。而新兴产业不断壮大,税收贡献也越来越大。

    来自我市地税部门的一组数字,清晰地反映了这一变化。2014年与2009年相比,高污染、高耗能行业税收比重大幅下降。采矿业税收比重下降了80.9%,钢铁业下降了63%,纺织业下降了46.9%,化工业下降了20.5%。

    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税收由2009年的16.19亿增至2014年的22.17亿,5年间增长了36.9%;医药制造业税收由2009年的16.29亿,增至2014年的22.32亿,5年间增长了37%;设备制造业税收由2009年的9.46亿增至2014年的14.03亿,5年间增长了48.3%。

    生态环境的改善,是一个持续而缓慢的过程。但过去五年,随着我市一系列强有力生态建设措施的开展,这一过程明显提速,全市上下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更加深刻,思路更加明确,措施更加到位,效果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