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十二五”】石家庄:共同绘就幸福“画卷”

22.12.2015  12:35

    石家庄日报记者 王 静

    “十二五”以来的五年,石家庄牢牢抓住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发展优势日益凸显,经济社会迈上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十二五”以来的五年,石家庄屡次荣登“最幸福城市”榜单,全市上下齐心协力绘就着一幅幅的幸福画卷。

    这是阔步前进、屡创辉煌的五年,这是科学发展、惠及民生的五年。五年来,我市顺应群众新期盼,将民生工程放在城市建设的重要位置,着力建设人民满意幸福的崭新城市。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仅2014年,全市民生支出447.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79.4%。一项项民生工程的推进,正成为石家庄老百姓对幸福的深切感受。

    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其列入为民办实事和重点督办工作,凡是涉及保障性住房工作,主要领导都亲自部署,相关部门大开绿灯,一切为保障性住房建设让路。

    “我们一家三口在西二环附近跟人合租很久了,每月房租600元,如今分到这么好地段的房子,租金却只有以前的一半,居住环境也很好。”谭文利得知摇号分到了和华家园的一间新房,乐得合不拢嘴。

    近年来,我市将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职工和外来务工人员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目前,全市纳入住房保障范围的家庭均实现了应保尽保。安苑小区、珍集小区、建华家园、秀河家园、福华家园、红河小区、和华家园……公共保障房小区一个个建成投用,为越来越多的住房困难家庭圆了安居梦。“十二五”期间,我市超额完成了“十二五”期间省政府下达我市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建设16万套的任务。棚户区改造作为提升居住水平的一项重要工程,建设力度更是逐年加大,2011年至2015年期间,每年开工分别为9548套、17235套、17483套、15079套、18170套。目前,全市城镇居民住房保障覆盖率已达到20%,其中市区达到27%。

    幸福是体验,更是每一双手的共同创造。

    有一份工作是每个人幸福的基础。“十二五”期间,我市就业工作确定了总体目标:全市城镇实现新增就业45万人(2011年-2014年已实际完成42.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2011年-2014年平均3.71%);高校毕业生登记失业率为零;城镇零就业家庭继续保持动态为零。

    为了圆满完成这一目标,《关于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的若干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若干意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先后出台,惠及广大百姓。为了打通就业创业服务“最后一公里”,全市2000名岗位信息员积极搜集、汇总整理本行业、本单位、本辖区岗位需求信息,及时记录跟踪岗位信息和对接效果,实现了全市岗位信息资源共享。

    与此同时,我市强力推动项目建设,仅2014年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达到889个,油品升级改造、常山生化肝素钠、君乐宝婴幼儿配方奶粉等48个重点项目竣工投产。一个个新公司的大门向石家庄人敞开,为石家庄创造了一个个新的就业岗位,实现了推动经济发展与解决就业的完美结合。

    创业是发展之基、富民之本、强市之源。与直接就业相比,创业不仅有利于实现自身就业,还可创造就业岗位,具有倍增效应。

    我市设立了每年1.22亿元的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和扶持创业专项资金,并大胆进行政策创新,构建起了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体系。近四年来,我市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资金8千多万元,发放小额贴息贷款37亿元,有4060名高校毕业生成功创业,带动就业1.4万人。天马行空的创意变成了一个个萌动的经济实体。

    创业孵化园就是创业者初期的暖床。目前我市建立了涵盖家政服务、教育培训、社区物业、动漫产业、电子商务等类型创业孵化园12家,总面积达3.6万平方米,每年可容纳创业入驻实体1000户,孵化成功率达95%以上,带动近万人就业。

    张文杰是美东创业孵化园的创始人,也是乐享家政公司的老板。他是孵化园促进创业者成功创业的见证者。“孵化园每个月定期举办两期家政大集,园中的家政公司基本上不用发愁市场开拓问题。”除了市场,创业就业工作部门在孵化园的常设机构为创业者随时随地提供服务,为创业者成功创业提供了后勤保障。“孵化园的创业成功率相当高,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孵化了205户企业,仅有两户退出市场。”张文杰说。

    我市通过政策引导、“小贷”支持、创业培训、创业孵化、创业帮扶等创业服务,让资本、财富在广阔天地里充分涌流、竞相迸发。一系列扶持政策的落地生根,使石家庄成为一座充满创业激情的城市。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市有10万名草根老板创业成功,直接和间接带动28.6万人就业创业。仅在2014年我市就累计发放各类就业创业补贴资金3339万元。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创业带动石家庄经济活力的迸发,让省会这座城市焕发出了无限的生机,“铜板”在石家庄每一寸土地上都跳动起来。

    幸福就是对未来的希望。

    今年9月份新学期开学了,更多的孩子们走出了深山,勾画着更美的人生轨迹。从2011年开始的在赞皇、灵寿、元氏、行唐、井陉、平山六个山区县全面实施的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被作为市政府“十大民生幸福工程”和“为民办的20件实事之一”强力推动。

    今年新学期开学,16岁的马佳伟笔直地站在赞皇一中操场军训队伍中,和同学们一起按照教练的口号练习抬腿甩臂。今年中考,毕业于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学校赞皇二中的马佳伟以553分的好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赞皇一中。

    “如果没有山区教育扶贫工程,佳伟也许早就辍学打工去了。”母亲郝英娥说。马佳伟的家在赞皇县深山区的土门乡,距离县城几十里地。家中经济条件不好,五口人只能靠一亩多地生活。马佳伟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姐姐上初中时学习成绩很好,但因为经济原因,初中刚毕业就辍学打工去了,把继续读书的机会留给了弟弟妹妹。

    “佳伟从小爱学习,在班里成绩一直前几名。但是家里条件太差了,供不起这么多孩子上学。所以俺们原本打算等她初中一毕业,也让她去打工。”郝英娥说。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实施后,赞皇二中拔地而起。嶂石岩乡、黄北坪乡、土门乡、许亭乡、院头镇5个乡镇的孩子们全都到这里来读初中,好学的马佳伟也在其中。学校不仅不收学费、住宿费,就连吃饭都有补贴,回家的车费更是实报实销。

    从2011年至今,实施于石家庄市六县的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已经累计转移安置深山区学生4.1万名。四年来,越来越多孩子和家庭的人生发展轨迹发生了变化。针对山区孩子部分家庭比较贫困的实际,市委、市政府还对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补助。市级财政2014年安排1788万元,用于学生生活补助,小学每人每天补助8元,中学每人每天补助10元。另一个硬措施是,2015年5月,《关于山区教育扶贫工程项目小学对口直升项目初中工作的通知》出台,深山区45个乡镇的所有小学毕业生都将全部升入寄宿制项目初中享受优质教育。

    2015年中考,除平山二中、陉山中学由于建成较晚,还没有毕业生外,我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涉及到的4所项目初中1325名深山区毕业生全部参加了中考。775名学生升入普通高中,占到毕业生总数的58.5%,其中进入市直属重点高中87人。剩下没有升入普通高中的毕业生全部升入职业高中。

    幸福也是平安。

    从靠近石家庄火车站的北站警务站推出的便民指路条,到临近环城水系的北方警务站推出的溺水应急救助服务;从靠近绿地的长安科大警务站推出的“便民坐垫”,到比邻裕华高速口的裕华东警务站推出的医疗救助绿色通道;从靠近小学周边的西清警务站推出的护送上下学服务,到开办失物招领网的平槐警务站,一项项安民便民利民的举措,让省会百姓交口称赞。截至目前,全市警务站成功处置各类警情100余万起,直接抓获违法犯罪分子5580名、网上逃犯970名。主城区刑事案件同比下降8.6%,街面“两抢”案件逐年递减,年均降幅超过16%。

    “屯警街头,屯安全感在群众心头”——作为市委、市政府“打造全国最平安省会城市”的重要举措,改变了以往派出所、刑警队等基层公安机关民警坐等案件上门的工作方式,实现屯兵街头、主动出击的新型合成警务模式。使街头警务站已成为石家庄街头一道亮丽的风景,让市民的安全感、幸福感大大提升。

    2011年7月,110座外表靓丽的透明“玻璃屋”,出现在市区的各个重要路口,担负起治安巡控、接警处警、交通管理、窗口服务、接受求助、法制宣传六大职能。1320名民警、1320名协警带着新的使命,走进街头警务站,巡逻防控警力自此史无前例地占到了市区总警力数近三分之一。构建了以警务站为基点,辐射周边2平方公里“出警圈、巡逻圈、防控圈”,出警速度较之以前的15分钟大幅缩短至3-5分钟。

    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项目,市公安局始终将警务站打造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公安局”作为创新目标,逐步将地市级公安机关户政、交管、出入境等与群众最为密切相关的行政事权最大限度前移至综合警务服务站,最大限度为人民群众办理提供便利。

    幸福还是病有所医。

    白墙红瓦、花池环绕,栾城区南宫村新建的卫生室坐落于村中心。走进卫生室细看,诊室、药房、处置室、治疗室、观察室、宣教室“六室”齐备,标识清晰,还设置了专门的卫生间,日门诊人次比原来增加一倍。来看病的村民王俊英连声称赞:“新卫生室离家近,环境干净卫生,在家门口就能看病了。

    我市投入资金3.08亿元,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4041所,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标准化村卫生室的全覆盖。全市新农合筹资标准逐年提高,参合稳定在96%以上。2013年,我市还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启动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

    在城市社区,设置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10所,全面推广“家庭医生团队”服务模式,组建家庭医生团队564支,全市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管理率达到93.56%,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达到91.75%。市卫生计生委还投资100万元,购置了远程心电图机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仪,配发给23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凡是到社区就诊的患者,都可以在社区做心电图检查,由市一院专家作诊断,诊断结果再传回社区。这样,患者不用跑大医院,也不用排队挂号,在社区就能获得专家级的诊疗服务,价格还比医院便宜20%。

    “住院22天,一共补贴了1760元,人家还上门服务。要不是政府想得周到,我们哪儿能这么方便啊!”拿到住院护工补贴的老王连声称谢。

    老王是一名计生特殊家庭成员。几年前,独生女儿不幸去世后,卫生计生部门就将他列为扶助对象,从生活和精神上进行全方位关怀和帮助。

    来自市卫生计生委的信息显示,我市市县两级财政都建立了计生特殊家庭救助资金保障机制,列入当年预算。自2004年以来,由市、县两级财政出资,对计生特殊家庭开展一次性经济救助,截至2014年,累计发放救助金1328万元。从2012年开始,对计生特殊家庭发放生活补贴。截至2014年,共发放2766万元。

    我市还出台了《关于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医养扶一体化”服务保障机制的意见》,为计生特殊家庭开通医疗服务绿色通道;在养老方面,建立完善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托管为依托,公办养老机构为主、民办为辅、城乡结合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养老保障体系;在日常生活方面,通过计生协会和街道、居委会及青年志愿者组织,开展日常亲情帮扶活动。

    回望“十二五”,石家庄以昂扬的姿态务实奋进,以饱满的激情争创一流,以崭新的变化赢取点赞。千帆竞过,百舸争流,进行曲已经奏响。展望“十三五”,一幅美丽的发展画卷又将在我们眼前拉开……展望未来,“幸福”还将是我们生活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