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万人激情参与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30.09.2014  11:31

十万人激情参与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五星红旗飘起来”活动历时一个月,选出15个国旗社区、12个国旗学校,十几条国旗街道,2个

国旗村

 

■在石市42中全校师生的注视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今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65周年的好日子。

庆祝新中国成立65周年,践行核心价值观,同心共筑中国梦,石家庄市委宣传部主办,燕赵晚报承办的“五星红旗飘起来”活动,自9月初启动以来,截止到昨天,15个国旗社区的居民、12个国旗学校的学生,十几条国旗街道的商铺,2个国旗村的乡亲,国旗企业的员工……共计10万人激情参与。

昨日,42中、盛世天骄和义堂社区、水源街、藁城区兴安镇、平山花木村等地不约而同地举行了升旗仪式,几万面飘扬的五星红旗表达着省会市民的心声:祖国,生日快乐。

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同心共筑中国梦

昨日,伴随着庄严的国歌,42中的国旗护卫队举着鲜艳的五星红旗走入操场。在全校师生目光注视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晚报开展‘五星红旗飘起来’活动后,我们马上报名。这次以庄严的升国旗仪式,让同学们对祖国的生日有一个更加深刻的印象,”42中校长李亚卿表示,学校本月还开展了多项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通过主题教育,让我有了很大收获,”高二的赵兴华说,不久前学校组织观看《同心共筑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教育片,“很多同学用手机将教育片从头至尾录制并收藏起来。通过教育片,我们更深入了解了中国梦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内涵。

国庆节临近,校园内的爱国氛围也越来越浓,”高一的赵同学说,除了校园内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每个班都利用黑板报书写了与国庆相关的内容,“同学们都在谈论着与中国梦相关的话题。

 

■桥西外国语小学的孩子们举起国旗。

 

 

■北师大石家庄附属小学的学生们集体宣誓。

 

 

■商铺悬挂的国旗成为最美的街景。

 

 

■领到国旗的社区居民激动地举起国旗。

 

 

■别看我小,我也爱国旗。

 

镜头二:社区

国旗楼”红色漫展 国旗在手是一种鞭策

昨日9时30分许,盛世天骄小区的国旗发放点前早已围满了居民。天骄社区合唱队、舞蹈队准备了丰富多彩的节目,居民们一边欣赏节目,一边领取手持国旗。不到半个小时,除了统一准备的200面手持国旗外,由社区居委会、南海房地产、南海物业等爱心企业另外准备的500面手持国旗也很快发放到市民手中。盛世天骄社区居委会书记孙向立激动地说,一听说要举办“五星红旗飘起来”活动,地产、物业、幼儿园等都给与了极大支持,“爱国热情让居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共同祝福祖国越来越繁荣昌盛!

小区内的淘宝贝南海幼儿园被打造成一座国旗楼。中一班的孩子们用彩色蜡笔勾勒出心中的五星红旗,用画作表达对祖国的祝福;多功能厅里近20名小一班的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听老师讲述与国旗有关的故事;操场上,近百名孩子一同摇起国旗,场面热闹非凡。幼儿园梁老师告诉记者:“我们每周一都会举行升旗仪式,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与此同时,义堂小区打造的国旗楼正式亮相,看着五星红旗在家家户户高高飘扬,居民们用唱起来、跳起来的方式表达内心的喜悦。32岁的姚田让2岁多的儿子骑在脖子上看演出,孩子手持一面小国旗,高兴地不住挥动。姚田感慨道:“当年我上学时是学校国旗护卫队的口令员,学校每周一早上升旗,这样我近距离陪伴国旗两年多。现在看到国旗,就会想起当初热血沸腾的青春岁月。”而西苑小区也精心打造了“国旗楼”。

金竹街社区居委会用锣鼓迎接五星红旗的到来。家住苑西社区62岁的赵文杰一拿到国旗,就细心地将国旗放在包里。老段是桥西区一名清洁工人,他接到国旗后,脸上绽放出笑容,“临近国庆节,我们比平时更努力工作,把负责的路段打扫得干干净净。国旗在手,对工作更是一种鞭策。”在金正缔景城社区,领国旗的市民王师傅还提前写了一篇感言,“我出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红旗对我来说,是太阳、是力量。

白求恩工作过的地方 烈士墓前红旗飘扬

平山县花木村位于西部太行山深处,距西柏坡约35公里,几十户人家散落在山谷中。

昨日,晚报记者与32路车队晚报志愿者赶到时已接近中午,热情的乡亲们早已等在村口。“知道今天要给我们送国旗,大家激动得在家呆不住了,”一直与记者联系的张明告诉记者:“我们这个村的每个人都对祖国有着特殊的感情。

村里的老人说,1938年10月,由于日寇的扫荡,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医院迁到了平山县花木村。1938年至1942年近5年间,花木村后方医院共收治了近5000名伤病员,白求恩大夫曾两次到花木村亲自对伤病员进行救治,在花木村住了一个多月。

张明的爷爷当年两次为白求恩大夫盘过土炕,而他的奶奶张英义当年是村里的妇救会主任,曾得到过白求恩大夫的医疗救治。“我从部队转业回家乡十几年,一直在搜集与白求恩大夫有关的事迹和珍贵遗物,”张明说。如今旧居保存完好,屋里干净整洁,是村民张有财、段顺怀两位老人专门义务打扫房子。

白求恩留给花木村很多感动,但战争也留给村民们伤感的记忆。很多伤重的战士就牺牲在这里。2000年,上级有关部门拨专款,在村头修建了一座烈士墓。每逢清明、中秋,村民们祭奠亲人时都不会忘了他们。记者跟随乡亲们来到烈士墓前,郑重地将多面国旗安放好。

70多岁的张大爷一边插国旗,一边念叨着:“咱们新中国成立65年了,没有新中国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日子啊。

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接到红旗好像“过年

昨日,晚报记者和32路车队志愿者将150面国旗送到藁城区兴安镇张村北街。村书记龚新卯带领上百名村民喜迎国旗。

知道今天晚报来送国旗,我们一早就在村委会大喇叭里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伙儿,乡亲们吃完早饭就过来了,”龚书记说现在正是农忙时节,家家户户正赶着收玉米、刨花生,可一听说今年要打造“国旗村”,乡亲们都把手里的活放下,一早就把大街小巷打扫干净,迎接国旗。

龚书记登上两米多高的木梯,将第一面国旗插到村委会门口,“今年是祖国65岁生日,咱们把国旗挂起来,给祖国庆祝!”11时许,国旗在张村北街的大小街道高高飘扬,映红了村民们淳朴的脸庞,大伙儿纷纷表示“今年国庆格外热闹,像过年一样!

78岁的米玉魁也来帮忙挂国旗。看着国旗挂满街道,他的双眼有些湿润。村妇女主任龚会娟告诉记者,近年来村里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去年她和村民龚新娟、赵全夫、龚春和被评为“藁城好人”。龚书记说,“如今乡亲们的日子越来越好,大家打心眼里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以后我们希望能够年年打造‘国旗村’,表达我们农民的爱国之情。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