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国水乡白洋淀

01.09.2015  02:02

  “天蓝蓝水清清,湖边芦苇绿葱葱”,这就是华北明珠白洋淀。随着正在开展的农村面貌改造提升建设,一个天蓝、水净、苇绿、荷红犹如江南水乡般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

  盛夏时节,记者乘船从旅游码头向淀区村庄驶去,清澈平静的水面波光粼粼,放眼望去,淀中一簇簇碧绿的芦苇随风轻摇曼舞,生机盎然;一朵朵红白相间的荷花亭亭玉立,娇艳欲滴。

  沿着曲折的水道,大约20分钟后,一块刻有“北国水乡——寨南村”古色古香的木牌映入眼帘。放眼望去,灰顶白墙的徽派民居依河而立,褐红色的镂空护坡整齐划一,仿佛置身江南小镇,令人心旷神怡。

  寨南村村主任张克强告诉记者,眼前这条穿过村子的河道曾经是保定到天津的重要通道。抗日战争期间,雁翎队让侵略者在这里闻风丧胆。

  张克强:那个雁翎队队长就是我们村的,郑少臣,他们打保运船就在我们村北边那道河里,日本的大汽船呗,上面有个大杆子上面坐着个日本鬼子,瞭望哨啊,雁翎队长一枪就把他打下来了。

  可就是这条书写过传奇历史的河道,前些年却让人头疼。

  张克强:原来这个航道两边都是垃圾,塑料袋哪儿都是,鱼粪都拉到航道里,就剩一个小窄道,来了领导都绕着我们村走,交个船都不好交,现在多大的船都能交。

  小船从寨南村顺着河道向西南方向行驶十分钟,就来到了大淀头村。新粉刷过的房子倒映在清澈的水面上,船桨划起道道碧波,犹如一幅水墨画。

  大淀头村四面环水,长期以来,受生活习惯的影响,村民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白洋淀里。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村子里筹集资金,铺设了8千多米的地下管道,建了5个冲水公共厕所。

  村干部朱仁子:自动的、定时的,半个小时,现场冲水,完了以后拿吸粪车就拉走了,以前不是水冲,脏啊,你往那儿一蹲,那苍蝇嗡的一下,现在没事了,呵呵。

  沿着干净的水泥马路,欣赏着路边的各种花草,穿过几条幽静的小巷,就来到了村子的污水处理点。朱仁子说,从这里排放出来的水能够达到国家一级A排放的标准。

  朱仁子:看见了呗,这管道这就来了,到了这儿他是泵,抽进去给电它就开始处理,呜呜呜,过滤完了水就排出去了,这就是污水处理,三个,这一个,那一个,南边还有一个。

  看着记者看的起劲,村里的保洁员朱老三也拉着记者聊了起来:

  朱老三:早晨跟后晌一天两回,就这点儿土不好扫,生活垃圾少,全有垃圾池就都倒垃圾池里了,这多好扫啊,以前哪有这样的,哈哈哈哈,就是跟城市一样。

  从去年开始,白洋淀连片美丽乡村建设在安新县45个重点水区村内如火如荼地开展,计划总投资4.5亿元,到今年9月将基本完成,真正打造成一个“北国水乡”。

  安新县委常委、副县长、农工委书记付建宾:大力实施环境整治、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生态建设五大工程,我们的目标是将白洋淀打造成,京津冀生态涵养区和中国最美湖淀,苇绿、荷红、水清、村美、人幸福。

  落日西沉,余晖打在水面,船桨划开,一圈圈橘色水纹荡向远方。回望告别,淀里的村庄渐行渐远,依稀可见明亮路灯下欢唱的村民,依稀可闻宽阔广场上悠扬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