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扩投资稳增长突出“五个结合”

26.04.2016  10:01
  2016年,北京市财政局投入资金1257.9亿元用于首都交通治堵、水环境治理、大气污染防治、养老设施建设,其中由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与市、区财政资金联袂投入39.6%,吸引社会资本投入60.4%。这一组合投资新方式产生了“一石数鸟”带动投资、拉动增长的良好效果。

    

  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出口和消费相对低迷的压力,北京市财政局坚持把精准投资、有效投资摆在第一位,按照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要求,给扩大投资划出底线、红线,做到既按下“快投”“众投”的加速键,又打出“投准”“投稳”的组合拳,实现了“扩投资、稳增长”与“疏功能、转方式、治环境、补短板、促协同”的有机结合。

  

  一是坚持“扩投资”与“疏功能”紧密结合,助力首都城市发展向“瘦身健体”转型。利用国家专项建设基金、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财政引导放大资金等发挥筑渠引资促疏解的作用,2015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90.9亿元,其中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41.2%。2016年,北京市继续围绕城内“腾笼换鸟”和城外“筑巢引凤”安排市级基本建设预算资金516.5亿元,进一步推出“投+融”“投+引”“投+买”等“众筹”“众投”促疏解的新模式。

  

  二是坚持“扩投资”与“转方式”紧密结合,助力首都产业结构向“高精尖优”升级。由财政出资50亿元设立北京市“高精尖”产业发展基金,向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基金投资27.8亿元,安排信息化发展项目资金达1亿元,2016年向9个高校高精尖创新中心拨付建设资金8.5亿元,加快构建以科技创新为主要支撑的发展模式和增长动能。

  

  三是坚持“扩投资”与“治环境”紧密结合,助力首都城市品质向“绿色宜居”转变。2015年,北京市统筹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资金186.1亿元,向“”伏较重的京南四区投入专项转移支付资金33亿元,向河北省廊坊、保定两市拨付大气污染防治帮扶资金4.6亿元,在压减燃煤、控车减油、治污减排、清洁降尘等方面成效显著。2016年,北京市在继续向“治霾”和“添绿”加大投入的同时,全面启动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新三年行动计划,并确定在北京行政副中心投资456亿元,于2020年前完成改善水环境的70项工程。

  

  四是坚持“扩投资”与“补短板”紧密结合,助力首都城乡群众向“全面小康”迈进。2015年,北京市安排246.6亿元支持棚户区改造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实现了保障性住房开工10.8万套、竣工8.2万套,棚户区改造完成6.1万户。下达预算指标13.6亿元,采取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各区完成12.2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建设任务。到2016年底,北京市将集中扶持建设208个养老照料中心,实现全市养老服务全覆盖。

  

  五是坚持“扩投资”与“促协同”紧密结合,助力京津冀区域发展向“融合共享”蝶变。2016年,全市共安排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36项,总投资3611亿元,本年度计划完成投资616亿元。由京冀协同发展产业投资基金、行政副中心建设发展基金等数百亿级“基金航母”撬动的社会资本,将在深度重构京津冀协同发展蓝图中成为有力推手。  (陈以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