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凌云化工搬迁邯郸 两万吨废气变成宝清洁环保

03.06.2014  13:36

从“单一做企业”到“上下游联动

北京凌云化工搬迁邯郸的创新路径解读

新建的厂房还飘着漆味,不锈钢设备闪闪发光……5月25日,在邯郸武安新兴铸管工业区,崭新的碳酸氢钠生产线全部落成,静待开工。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承接的首个央企制造业项目。很难想象,它的前身竟是位于北京丰台区、建于1957年的一家老旧碳酸氢钠(小苏打)工厂。令人称奇的不是它的搬迁速度,而是从“单一做企业”到“上下游联动”的创新路径。

当凌云化工遇见新兴铸管

位于北京丰台区大灰厂路的央企新兴际华集团北京凌云建材化工有限公司,是国内生产药用、食品用碳酸氢钠的主要企业。而400多公里以外的邯郸武安,还有新兴际华的另一家企业新兴铸管。两家企业,一个生产碳酸氢钠,另一个生产铸管产品,关联不大。

然而,市场和环保却让两家企业不期而遇。

近些年来,凌云化工陷入了成本高企的恶性循环。因为小苏打生产所需的重要原料是二氧化碳,之前二氧化碳一直依靠原首都建材化工厂生产石灰所排放的二氧化碳供应。

2012年央企新兴际华接手这家工厂后,关停石灰生产线,碳酸氢钠生产使用的二氧化碳没有了。”凌云化工在河北新注册成立的新兴凌云医药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白秋告诉记者。

停掉以后,工厂被逼从北京方圆200公里范围内采购液态二氧化碳,每吨碳酸氢钠产品成本上升约400元,企业原有的成本优势丧失殆尽。与此同时,环保压力也呈加剧之势。在碳酸氢钠生产过程中,在丰台只能用锅炉燃煤制蒸汽,每年直接烧掉6000吨煤炭,排放二氧化硫和烟尘,不再适合在北京布局。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要让企业外迁转型,重获新生。”张白秋说。通过分析,他们发现,凌云化工与新兴铸管生产过程存在互补,困扰凌云化工的难题,可以借助兄弟单位的力量求解。

两万吨废气变成宝,六千吨燃煤被削减

医药化工行业具有明显的循环经济特征。在丰台时,就是因为白灰生产线关闭,导致二氧化碳气源停供,使企业陷入困顿。

借搬迁之机,我们首先吸取过去的经验,从一个企业单打独斗,转变为上下游协同联动,寻求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转型升级。”张白秋说。

为此,在凌云化工搬迁中,首先确立了融入武安新兴铸管工业园的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将新生产线与新兴铸管原有废气、废水、废渣、废料“四个闭路循环”融合,努力成为其产业链上的一环。

一般钢铁企业,都会配建白灰生产线,而其产生的二氧化碳尾气多是排空放掉,这种情况也发生在武安新兴铸管工业园。为新兴铸管配套的白灰生产线中,大量含有二氧化碳的尾气一直未能利用。

而凌云化工恰恰是吃二氧化碳的。据张白秋介绍,碳酸氢钠制备的原料为水、纯碱和二氧化碳。

这些原料都能在武安市低价获得,凌云化工搬迁后,新厂址就建在新兴铸管工业园内,新兴铸管白灰生产线的二氧化碳尾气通过管道输送,进入新兴凌云医药化工厂区,加上一个净化二氧化碳环节,就能直接使用。而与武安相隔不远的沙河,则是国内纯碱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