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举办专题学术报告

10.11.2014  12:19

11月7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刘行仁研究员、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韩宝航研究员先后为化学学院研究生作了题为“稀土发光材料”和“有机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对气体分子的吸附研究”的学术报告。

刘行仁研究员一直从事固体发光及其光学光谱性质和离子间能量传递的研究工作。较早地提出光子转移,即光子剪裁的原理,丰富和发展光子剪裁内容。在稀土石榴石中首次发现三价铽到三价铈的罕见无辐射和辐射能量传递,对它们的发光性质进行了严谨而充分地研究,提出分析锐谱线再吸收方法。本次报告他首先从稀土发光材料的发展讲起,深入浅出地让大家对稀土发光材料有了初步解,随后将稀土发光材料的研究意义、应用前景进行进一步详尽的阐述,并结合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科研成果加以举例,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高屋建瓴地阐释清楚了许多理论问题,又形象生动的以实际案例作为补充。最后他向师生们展示了目前实验室工作的进展和成果。

韩宝航研究员在超分子纳米材料与器件方面的研究方面卓有贡献。他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详细介绍了有机多孔材料的设计制备以及对气体分子的吸附研究。他以自己多年的研究工作,以及在纳米功能多孔材料取得的最新成果,强调了基础理论研究在应用科学领域的重要作用,让在座师生深受启发。

报告结束后,两位研究员认真回答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提问,就一些问题进行了充分的探讨和交流。

刘行仁,中科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计委稀土专家组成员,中国稀土学会理事兼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科技人才。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第一名)和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第一名)等奖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190余篇。

韩宝航,国家纳米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课题组长。先后在德国胶体与界面马普所、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化学系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目前已在J. Am. Chem. Soc., Macromolecules, Chem. Mater., J. Mater. Chem., J. Org. Chem., J. Phys. Chem., Langmuir, Biomacromolecules, ACS Nano, Adv. Mater., Adv. Funct. Mater., Carbon, Chem. Commun., Chem.-Eur. J.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100余篇,论文被他引3000余次。

(供稿: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