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崛起河北实践 勇立潮头看羊绒 清河人就是弄潮儿

07.12.2014  11:08

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电商狂欢节偃旗息鼓,我省清河羊绒业以1.5亿元的销售收入再创新高。双“十一”过后记者再访清河羊绒,请听录音报道《勇立潮头看羊绒,清河人就是弄潮儿》。

双十一”过后,清河羊绒制品市场仍然是一片忙碌。各家门店顾客进进出出,库房里堆满了即将发往全国各地的货物,生产车间里依旧是机器轰鸣,日夜不停。

帕米尔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赫华敬:“我们去年卖了67万,今年卖了接近150万,已经翻一倍了,而且40%的订单是老客户。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双十一”清河羊绒业7000多家网络店铺销售额普遍大幅度增长,特别是在淘宝网羊绒纱线类目,在全国占有压倒性优势。

清河羊绒制品市场管委会副主任郑春雨:“这一天的销售额1.5亿左右,比去年增长50%以上。纱线这个小类目里面排名前十的清河县占六个。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起步,清河人将本地并不出产的羊绒做到了“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生产的羊绒占据了全国70%、世界50%的市场份额。然而单纯从羊毛中分梳羊绒,科技含量低,不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90年代初,清河羊绒进行了第一次升级,将羊绒纺成纱线;到90年代中期,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又开始了第二次升级,由生产羊绒纱线转向生产羊绒衫。亲手卖出当时清河县第一件羊绒衫的新时代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臧国良,“清河县1993年以前没有一个针织厂,一穷二白的时候把中国羊绒衫最早的生产厂家北京雪莲,包括生产车间主任、维修工,全部从雪莲公司退休的这些人高薪聘到清河,管接管送,从那才有了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

清河人拿着自己生产的羊绒衫杀入市场,然而市场竞争的残酷几乎让他们陷入绝境。

郑春雨:“当时羊绒制品是做外贸,给这些大牌做贴牌。300块钱的成本只能挣30块钱,没利润了,不能做。然后我们又开始做内销,打羊绒衫的品牌,大商场瞧不起你,小批发市场又不适合你,清河已经是处处碰壁,没有出路了。

近几年,全国电商异军突起,为清河羊绒占领市场找到了最好的渠道和平台。

郑春雨:“电商就是打破传统的,它是营销渠道一个革命,给没有出路的清河羊绒提供了一条出路。

清河电商以敏锐的头脑抓住难得的商机迅速崛起,走上一条以电子商务带动产业转型、以产业转型促进电子商务的快车道,成为全国独具特色的“专业市场+电子商务”新型电子商务模式——“清河模式”。

目前,清河羊绒经营业户通过自建平台和第三方平台开设的网络店铺达到7000多家,电子商务服务企业400多家,从业人员6万多人,2014年网络零售额可达15亿元。

勇立潮头,开拓创新,一次次突破自我,清河羊绒产业正在实现由“中国羊绒之都”向“中国羊绒纺织名城”的转变和跨越。

臧国良:“随着电商逐渐成熟,我觉得再过三年,清河县绝对能成为长江以北电子商务中心。清河就是弄潮儿,它能与时俱进。”(河北电台记者王成树、付建岭、杜岩卿,邢台电台记者秦庆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