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07.08.2014  18:46

  《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发布了。“暂行规定”分为十条,旨在规范以微信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被网民简称为“微信十条”。这是我国在推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法治建设,不断增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推动信息化发展方面的又一重要举措。

  2014年是中国接入国际互联网20周年。20年来,中国互联网抓住机遇,快速推进,成果斐然。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截止2013年底,中国网民规模突破6亿,其中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占80%; 2013年网络购物用户达到3亿,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0万亿元人民币。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的报告称:2010年,中国的互联网经济只占GDP的3.3%,而2013年已升至4.4%,超过美国、法国、德国,达到全球领先国家的水平。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及智能终端的日益普及,即时通信服务的发展速度惊人,引人瞩目。比如,腾讯公司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即时通信服务应用程序“微信”,因为其具有支持跨通信运营商、跨操作系统平台、通过网络快速免费(需消耗少量网络流量)发送等种种优势,更因为其陆续开发的种种服务插件,大受网民好评。据统计,腾讯微信月活跃用户接近4亿,微信公众账号总数580万个,已成为亚洲地区最大用户群体的移动即时通信软件。与此同时,还有微米、易信、米聊、陌陌等多个即时通信工具争奇斗艳,国内和海外的注册用户数量可观。

  在这样的背景下,“微信十条”的出台必定会引起众多用户的关注。肯定的、支持的声音或者不理解的、质疑的、甚至反对声音的出现,应在意料之中。而社会公众的关注,包括一定范围内的良性争论,应该有助于“微信十条”的落实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