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

20.08.2015  19:08

冀文轩

(一)

积力之所举,即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即无不成也。

党的十八大作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当前,河北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要完成这一神圣使命,让全省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生活,必须广泛凝聚力量,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强大合力。

(二)

目标引领方向,方向凝聚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行动纲领,也是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结合河北实际,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到2020年不让一名贫困群众在小康路上掉队的奋斗目标。这是河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战冲刺”阶段发出的动员令、吹响的冲锋号。

但宏伟目标变成现实,任务十分艰巨,时间非常紧迫,绝非一件易事。河北现有贫困群众410万,特别是燕山太行山山区、黑龙港流域和环京津贫困带,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是难啃的“硬骨头”。这迫切需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

统一思想,就能步调一致;凝心聚力,就能战无不胜。我们必须高举发展、团结、奋斗的旗帜,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上,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汇聚起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真正形成万众一心奔小康的生动局面。

(三)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

谋势,是决策的最高境界,正所谓“善谋势者必成大事”。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阶段性战略目标,是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重要里程碑,无论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还是全面从严治党,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全面深化改革是内生动力。改革创新始终是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全省各级领导干部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协调推进各领域各环节的改革,最大限度集聚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正能量。

全面依法治国是法治保障。法治兴则国兴,法治强则国强。全省上下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在全社会形成尚法、尊法、用法、护法的浓厚氛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筑基护航。

全面从严治党是政治支撑。伟大的事业需要坚强的领导核心。要认真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按照“忠诚、干净、担当”要求,教育引导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改进工作作风,严格各项纪律,真正成为老百姓的主心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聚共识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