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强国建设驶入快车道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是我国工业未来一个时期重要的战略任务。《中国电子报》记者在9月9日召开的2016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了解到,当前,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制造2025》的贯彻落实工作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制造业的结构在优化、质量在提升、动能在积蓄。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也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一年,要充分认识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意义。”工信部部长苗圩在论坛上表示。
苗圩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制造业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必由之路。回顾新中国成立60多年以来,前30年大体上解决了制造业从无到有的问题,又用30多年解决了制造业从小到大的问题。当前,我国制造业仍然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比如,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我们还要下大力气去产能,与此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依赖进口。这些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结构方面,而且主要在供给侧方面。制造业是各类资源要素最集中的领域,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战场。必须强化创新的引领作用,通过优化要素配置来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制造业迈向中高端,实现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
苗圩表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工夫,即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处置僵尸企业,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补齐创新能力、质量品牌和工业基础短板,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有效降低企业综合成本,释放微观主体发展活力;推进制造业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化解供需结构错配矛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技术经济研究部部长吕薇也认为,当前制造业竞争力从成本优势转向了生产力优势,供给侧改革与制造强国战略相互促进,通过改革可以提高要素生产率,增强产业竞争力,我们应该培育制造业要素市场、人才市场,并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技术市场,通过改革激发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促进制造业由大变强。
创新驱动势在必行
创新在制造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与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历史性交汇,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当前,中国和发达国家掌握新一轮科学技术机会是均等的,这为我们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了可能,‘变’就是机遇,我们可以通过掌握新工业革命核心技术成为新的竞赛规则的制定者,可以不再跟在西方发达国家后面发展,而是依靠工程科技创新并联式发展,这将大大加快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表示。
创新发展将继续弱化人力成本等对制造业的影响。近年来智能制造技术不断发展,尤其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制造业中人力成本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周济认为,今后30年,在“智能制造”核心技术方面,我国制造业有着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完全可以实现战略性的重点突破、重点跨越,实现与西方最发达国家并行甚至超越。我们应该有这样的道路自信,集中全国优势力量打一场战略决战,实现中国制造业的弯道超车、跨越发展。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工程师杨海成表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大爆发开启了新智慧时代,智慧无处不在引发了全方位的产业变革,传统工业正在走向“智业”时代。他认为,工业创新发展的途径有六个方面:产品智能化、制造过程智能化、制造服务化、制造个性化、制造分散化、制造资源云化。
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院士干勇建议,以云计算、互联网为基础,在《中国制造2025》十个重点领域,以国家为主建立以大数据为支撑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构筑我国制造业网络化的创新平台。对新兴产业和集中度不高的行业建立以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核心共性技术公共服务平台;在集中度较高的产业中构建起以企业为主体的行业共性技术支撑体系。
记者了解到,工信部日前印发的《关于完善制造业创新体系,推进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0年,形成15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形成40家左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在有条件、综合实力较强的地方,建成一批省级/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作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撑和补充。
工业基础亟待加强
从产业规模和结构上看,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而从产业基础创新能力上看,我国还处于工业化中前期。专家认为,大而不强的矛盾依旧突出,工业基础不坚实成为制约制造业由大变强的主要瓶颈因素。
中国工程院院士柳百成表示,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的主要表现是缺乏核心及关键共性技术,关键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及相应的产业技术基础这“四基”薄弱,已成为制约我国工业由大变强的症结所在,也是制约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全球竞争力的瓶颈所在。
近期,国家发布了工业强基工程实施指南,提出工业强基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任务,决定着制造强国战略的成败。目标是到2020年我国初步建立与工业发展相协调、技术起点高的工业基础体系,基本满足高端装备制造和国家重大工程的需要。
对于夯实工业基础,新的28号文提出了工业的“新四基”,《中国制造2025》中“四基”是指材料、技术、工艺和零部件,而新的28号文提出“一硬、一软、一网、一平台”(核心工业软硬件、自动传感控制与感知关键技术、工业互联网、工业云与智能服务平台),也就是“新四基”。
通过“新四基”与“老四基”的对比发现,“新四基”完成了互联网既是技术也是思维更是工具的转变。
有专家强调,在互联网时代,将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其难点之一是要把最核心的方面从隐性变成显性,而显性的第一步要数字化、标准化,才能做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智能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