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红利”驱动产业升级

28.04.2015  13:24

2014年,河间瀛州经济开发区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88.7亿元,全区经济保持稳步快速的发展态势。在经济新常态下,瀛州经济开发区已经发展成为产业特色明显、龙头企业带动强劲、产能规模增长迅速的省级经济开发区之一。

创新模式 服务企业 

俗话说,种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良好的环境、精心的服务如春风拂面,像甘霖滋润着企业。企业的发展壮大,像磁石一样吸引更多的企业纷至沓来。 

对此,北京天基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是外地企业,刚到这时就怕办理手续困难,没想到自打我们落户后,一切手续都是管委会工作人员帮忙代办的,预计十天才能跑下来的手续,经过全程帮办,现在只需签几个字就完成啦!” 

人才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瀛州开发区创新微信服务平台,利用微信的扩散效应,通过微信平台进行招商引资、企业宣传、招才引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5年瀛州开发区借助微信平台发布企业招聘信息,关注度达到2000多人,转发量超万次,帮助海丰纸制品公司引来数名高水平会计;帮助华兴新锐、龙华机械、亚辰电器、恒泰油管、新诚印刷等企业招聘来优秀的车间技术工人。目前,共计帮助企业招工100多名。 

开发区发展需要大企业,更需要大企业家。为了更好地帮助企业发展,瀛州开发区成立了“企业之家”,依托这一平台,开设了“企业培训学校”,探索开创了从企业一线员工到企业经理“一条龙”式的学习培训方法,组织企业家外出考察交流,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企业家们真正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资源合作共享,碰撞出了思想火花。同时引导企业家们的社会责任意识,为特教学校、病残儿童捐款捐物,大力激发社会正能量,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 

企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上市融资是优选之路。2014年我参加了‘企业之家’举办的企业上市专项辅导后,对企业上市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计划在今年进行上市。”明尚德玻璃制品有限公司负责人高明亮说,现在,瀛州开发区已有两家企业与券商签订了上市协议。 

除了优质的软环境,在硬环境的打造上,瀛州开发区也有自己独特的规划。开发区管委会在完成扩区规划基础上,加快利用开发区的“金角”“银边”地带,积极引导明尚德、光远电力等区位良好的企业建设产品展厅、购物、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设施,提升开发区人气、商气和财气,为区内企业发展、职工生活提供服务支撑。

联姻高校 借力发展 

瀛州开发区积极营造创新氛围,通过助推校企合作、产学研对接,提高产业创新水平,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通过积极推动,河北明尚德公司与清华大学,义博通讯公司与河北工程大学,德昊线缆与上海、武汉两所科研机构顺利签约,共同筹建产学研基地,为企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不久前的一天,在天津机场的候机室里,正准备拜访客户的德昊电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增群看着窗外气势恢宏的天津机场,想到在这个机场的维修基地里铺设着20多公里自己公司生产的铝合金电缆,他的眼中充满了骄傲。 

德昊公司通过与上海电力研究所、武汉电力科技研究院等科研机构对接合作,借力技术优势开展研发,掌握了稀土高铁铝合金电缆的核心技术及制造工艺,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几家能生产铝合金电缆的企业之一。“凭着这项技术,我们在2014年参与并主导了‘稀土铝合金电力电缆’国家标准的制定。”李增群说道,“铝合金电缆的研发,不仅为我们创造了新的效益增长点,而且它的逐步推广与应用,将为使用单位节省大量资金,为社会创造更多经济价值。” 

相比资源、劳动力等要素驱动的‘加法效应’,创新驱动却能发挥出‘乘法效应’。”作为沧州推进创新之城建设的活力地区,瀛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韩素花认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就是创新。

乘势而上 对接京津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布局开始,瀛州开发区就抓紧京津产业转移的机会,打造招商平台。 

随着北京第二机场、京九客专的开通,我们将进一步缩短与北京的时空距离,正式纳入北京‘1小时经济圈’,到时将会有更多北京的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开发区。”韩素花和北京电力设备总厂的工作人员讨论着承接北京高新技术企业有关事宜。 

在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过程中,河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瞄准高新技术产业,主动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河间市相关领导、瀛州开发区主要负责人多次进京,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推介,多次邀请央企、京企来河间参观考察。 

2014年,瀛州开发区成功引进了总投资53亿元的北京电力设备总厂高压封闭母线项目和总投资25亿元的北京振兴华龙制冷设备有限公司奥丁新能源节能型太阳能空调及中央空调器项目,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吹响了第一声号角”。 

选择落户瀛州开发区,看中的就是这里优越的交通优势,有利于我们打开更广阔的市场。”奥丁新能源负责人说,“我们希望可以和区内其他高新技术企业联合起来,抱团闯市场,实现共赢。” 

产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的根本支撑。”韩素花说,“我们之所以选择承接北京高新技术企业,就是要借助这些企业的新技术,带动开发区其他企业科技创新意识,提高他们产品的科技含量,突破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的瓶颈,由聚集于‘微笑曲线’中间的制造环节,向曲线两端的科技研发和品牌销售进军。

高瞻远瞩 产业强市 

面对周边县市的发展竞争,招商引资不能把目光精力停留在单个项目上,要从吸引单个项目向引领整个产业转型升级转变。”在向记者介绍河间再制造产业的发展思路时,韩素花谈道,“再制造是将废旧品进行专业化修复的批量化生产过程,是循环经济再利用的高级形式。” 

位于瀛州开发区的河北迎辉公司是这一行业的佼佼者,每年的研发费用占到总利润的60%以上,拥有众多外观设计专利。“我们的产品尤其是马达产品几乎涵盖所有的品类,这在国内是品种最齐全、质量最过硬的。”迎辉公司负责人自豪地说。 

养成千里马,终会遇伯乐。中国工程院院士徐滨士、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中心主任梁秀兵等众多专家到瀛州开发区开展再制造产业调研,并提出指导意见。 

河间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积极与北京科技协作中心、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零部件再制造分会、机械产品再制造国家工程中心、浙江手拉手集团开展洽谈对接,最终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 

这次合作签约仪式的成功举办,推动了京津冀地区唯一一家国家级示范基地和北京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必将进一步加快整合提升河间再制造产业,发展集回收、拆解、检测、制造、研发等于一体的再制造基地,规范再制造标准、技术认证,打造再制造产业集群,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