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春风涌古城—— 保定市创新发展的调研与启示

13.07.2015  13:03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几年来,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要把创新发展作为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条主线,靠创新突出重围,闯出一条发展之路,跨过结构调整的深坎陡坡,努力实现绿色崛起,打造经济升级版。
      各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突出创新发展主题,促进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充分调动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创新创业的大气候。保定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作为推动全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强化“开放、高端、创新、统筹、效率”的发展理念,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持续推进创新发展,加快建设创新之城、创业之城、低碳之城,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目前,全市企业拥有技术和销量至少18个全国唯一、全国第一,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企业8家,与20多个驻京单位签定战略合作协议。我们感到,保定市创新发展植根广袤沃土,散发蓬勃活力,彰显文化精神,思路和措施富有特色,给人启示。
      启示一:借船出海、借梯上楼,让京津创新资源最大限度为我所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给毗邻北京的保定市带来了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同时,保定行政区划调整成功获批,也为承接京津产业转移拓展出巨大空间。他们注重创新理念,把北京的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与保定的产业基础、空间布局、资源人文优势紧密结合,以互利共赢的赤诚之心广泛开展与京津的深度对接,最大限度地把京津的科技成果、高端人才、科研机构引进来,驻京单位也对与保定合作产生了浓厚兴趣。2014年,该市与京津合作项目147个,总投资5320亿元。
      保定市率先与中国科协联姻,被命名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中国科协所属的全国学会代表着行业高端水平和技术走向,拥有庞大的人才资源、强大的研发力量。保定市充分依托全国学会的创新资源,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一个800多项企业技术需求名单,促成学会与企业深度对接合作,促进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通过共建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试验基地,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对接,使企业科研实力和技术水平一举跃升到行业高端、引领市场方向。从去年9月到今年4月就达成合作项目71个。中国化工学会牵手晨阳水漆,中国金属学会对接巨力集团,成立中国光电网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创新联盟、智能环保国家级联合实验室。保定正向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
      借力北京的高端科技资源,保定市深化与中科院的合作。组织企业与中科院对接10余次,中科院与同光晶体公司成立第三代半导体产业联盟、打造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与长城汽车在发动机研发、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广泛合作。国电联合动力公司成立全国唯一风电设备及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后,营业额三年增长37倍多,成为风电行业发展最快的企业。涿州市以中国农大科技园为基础,谋划实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项目。该项目以现代科技引领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将建成集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科技人才基地、高新农业技术展示、农业企业孵化为一体,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农业硅谷”。同时,依托涞水县的区位优势,打造京涞产业新城,突出智慧、创新、生态特色。中国电科院涞水电子科技园项目总投资128亿元,将建成一个规划40平方公里的跨功能、跨领域、一体化、综合集成的中国未来电子科技城。
      启示二:高端引领、创新驱动,让特色支柱产业成为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支柱产业是地方经济的命脉和支撑,只有把支柱产业的创新放在突出位置来抓,扶持一批顶天立地的大企业大集团,才能提升竞争实力,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真正当好立市立县的四梁八柱。保定是新中国第一批老工业基地,“一五”时期全国156个重点项目有8个建在保定。多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坚持低碳高端发展路径,依托独特的区位、交通、产业、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加大扶持力度,真诚为企业服务,培育形成了汽车、新能源、纺织服装、新型建材、生物医药等为代表的现代产业体系,涌现出长城汽车、英利集团、奥润顺达等一批国内外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上市企业45家,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体系,为全市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
      加大对重点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化扶持力度,对新认定的国家和省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给予50万元到100万元的财政补助。集中优势生产要素,对支柱产业在土地供应、水电等要素配置方面全力保障。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建设科技融资平台,鼓励发明创造和重大成果转化,申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快“保定制造”向“保定创造”转变。英利集团实施全球化品牌战略,将创新理念融入到每一个环节,拥有两个国家级实验室和多项核心技术,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长城公司拥有我省唯一的汽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旗下的SUV连续12年蝉联全国销量冠军,经营业绩在自主品牌中排行第一,福布斯车企排行榜位列自主品牌第三名。奥润顺达窗业是中国建筑节能门窗领域的先行者,国内最大的中德合资现代节能门窗生产企业,被认定为国家节能门窗科技化产业基地。晨阳水漆成立水性涂料院士工作站,成为全国最大的全水漆生产企业。标正机床突破国外技术封锁,以国内唯一研制复合材料自动缠绕设备的实力,成为中国“机械滑台行业十强”首强企业。
      启示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让中小企业形成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之势
      创新既需要大个头的骨干企业引领,更需要大主体的中小企业聚集。特别是在市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的背景下,中小企业已然成为创新发展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
      保定市中小企业数量居全省第四位,与总人口相比差距很大,市场主体不够多的问题相当突出。近年来,该市着眼于打造创新之城,将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头戏来抓,大力实施苗圃、雏鹰、科技小巨人三项工程,满腔热忱地鼓励创新、支持创业、崇尚创造,一批面向创客的孵化基地相继成立,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推进全民创业,激活培育市场主体。创业是就业和民生之根,是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之源,是区域生机活力之本。从2013年开始,保定市委、市政府连续三年开展全民创业行动,不断激活创业主体,鼓励无业失业人员、大中专毕业生、转业退役军人、科技人员等各类市场主体开展创业;不断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放宽准入条件、经营场所限制、前置审批限制,简化各种审批程序,推广一站式服务模式;提供政策支持,落实各项减免政策,金融信贷向小微企业倾斜,不断优化服务环境,为创业者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环境、金融环境和生态环境。去年以来,全市各类市场主体新增9万户,达到34.6万户。豆芽众创空间、支点创业基地、新青年创业协会等一大批创客群体蓬勃兴起,小微企业发展渐呈星火燎原之势,初步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局面。
      聚集创新资源,促进产学研结合。保定市现有17所高等院校,在校生25万人以上,在全国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各类科技人员11万余人,成为创业创新的骨干力量。目前,该市引进院士41名,培养各类技术拔尖人才270余人,今年全市7名科技人员入选国家千人计划;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4家、居全省第二,省级以上创新型企业1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94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68家;建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园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院士工作站16个(39名“两院”院士领军其中),各类创新平台160个,取得重要科技成果300多项,“河北省科技进步奖”获奖总数连续4年全省第一,专利申请量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科技创新实力位居河北省前列,有力支撑了保定新一轮跨越发展。
      启示四:无中生有、有中生新,让创新创业平台成为支撑发展的增长极
      创新无极限,平台是关键。无论是中小企业成长,还是个人创新创业,首先平台必须合身得体。近年来,该市把做大做强产业载体平台作为一条贯穿全局的工作主线,以承接京津科技创新资源为目标,无中生有、有中生新,在全市谋划了10大重点发展板块、18个重点建设园区,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产业转移,将各类园区基地打造成创新发展的增长极。
      做好“无中生有”的“大文章”。围绕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创造性抓好产业园区建设。白洋淀科技城,规划面积307平方公里,核心区35平方公里,借鉴台湾新竹工业园模式,重点建设“两区五镇”(自主创新示范区、白洋淀生态区和5个特色科技小镇),打造融科技研发、产业发展和城市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城,被列为河北省与科技部共建项目。同时,该市充分发挥白洋淀科技城的统领作用,打造“一城多园”的大发展格局(“一城”指白洋淀科技城;“多园”,为电谷产业园、涿州新兴产业示范区、高碑店建筑节能技术国际创新园、涞水产业园、白石山中美科技园、安国中药都、长城汽车研发城等),为京津创新资源和科技优质要素汇集提供了重要平台。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是中关村在北京之外设立的国内首个创新中心,重点引进电子信息、智慧城市、智慧能源、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产业,逐步建成中关村“飞地经济”示范园和引领保定战略新兴产业聚集发展的科技中心。通过植入中关村基因,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配置创新资源,打造促进区域间协调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动力引擎。首批14家合作单位已签约入驻。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形成以资产为纽带、以高新技术为依托、以现代企业制度为规范的“三位一体”产学研联合体。其中,中国光电网产业创新联盟,由保定市荣毅集团、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发起,华北电力大学、英利集团等7家光电缆骨干企业联合组建,是河北省第一家国家级企业产业创新联盟。中国国际新能源应急产业创新联盟,由英利集团、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发起,清华大学、华北电力大学、美国杜邦公司等21家单位联合组建,是我国第一个新能源领域的应急产业创新联盟。目前,该市已成立吊索具、环保水漆等产业创新联盟7个。
      走好“有中生新”的先手棋。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形成创新与发展的良性循环,使之在原有的创新基础上,实现新发展、新跨越。国际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就是长城汽车在原有100万辆整车及零部件项目基础上,通过产业对接、企业对接、项目对接、长效对接,谋划建设的国际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园区规划占地5.5平方公里,总投资120亿元。目前已有英国邦迪公司、瑞典奥托立夫公司、德国博世公司等3家外企确定入园。该园区建成后,将与该市中兴、凌云、中汽零等汽车产业园,形成绵延百公里的汽车产业带,成为中国北方地区首屈一指的汽车基地。中关村丰台园保定满城分园,由北京丰台区和保定市共建,充分发挥丰台区在科技孵化、创新服务等方面的优势,以及保定市在承载空间、科技(创新)转化等方面的优势,创新合作模式和利益共享机制,率先突破,共同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建共享先行示范。园区通过全新的合作方式建设,两地政府以1∶1比例共同出资成立合作发展基金,授权园区企业为两地共建提供定制化的创新孵化、创新加速、创新转化等服务,并鼓励和支持科技创新、转化等科技服务企业在两地发展。在要素整合、路径重构的基础上,根据两地合作项目实际产生的经济贡献度,经双方政府认可,形成可持续的利益共享机制。目前,双方已经签署合作共建协议,各项工作推进顺利。此外还有大王店产业园区,规划占地61平方公里,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新型储能设备、机电设备制造等高新技术产业。到“十二五”末园区产值力争超千亿元。2013年仅用四个月时间,就圆满完成了14000多亩的土地整合村庄改造任务,实现了“五不失”、“三个零”突破。保定大学科技园,由保定高新区联合河大、华电等五所大学共建,是河北首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河北大学科技文化产业园,重点建设科技文化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京津冀区域中小型科技文化及创新产业孵化聚集基地、京津冀协同创新高地,打造保定东部科技文化经济崛起带,目前正在积极推进。
      启示五:崇尚创新、鼓励创造,让高端科技成为创新发展的制胜法宝
      创新发展,科技为王。谁掌握了高端核心技术,谁就能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立中集团,建立了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等3个院士工作站,4个省级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认可实验室,专业研发制造微纳米级功能性合金新材料、智能金属模具,是国内最大的汽车铝合金车轮制造企业之一。九孚生化,专业研发和应用生物酶催化技术,替代传统化学合成技术,成为我国最大的甾体中间体生产厂商,从2万元创业奔向30亿元的奇迹只用了10年时间。标正机床,产品覆盖大半个中国,部分产品出口到俄罗斯、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和地区,填补了我省金切产品出口欧盟的空白。维尔铸机,始终瞄准世界最高端进行研发,开发填补国内空白的新产品30余项,目前三大类产品位列全国第一。锐讯水射流,是国内第一家、也是业内唯一一家从事便携式水切割设备研发与生产的创新型企业,“水刀坊”成为了独有品牌。
      创新发展的大境界,在于把小企业做成大企业,把大企业裂变为大产业。奥润顺达门窗,自上世纪90年代起步,历经20多年打拼,发展成为国内节能门窗产业的领军旗舰,刷新了门窗行业的理念,2007至2014年连续8年在新品研发、市场销售方面全行业排名第一,成为国内最大也是唯一能够生产全部节能门窗产品的企业。他们成功的秘诀,在于与德国先进技术对接,一下子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高碑店市看准企业成长势头,投资11亿元建设世界最大的“节能门窗生产工业园”,亚洲首家“国际门窗展览交易城”,中国首家门窗博物馆,形成了以生产、研发、检测、仓储、信息、展销一条龙的现代化产业集群,成功实现了从一个小企业到高端大产业的华丽转身。
      文化具有无穷魅力,创新发展离不开文化滋润。2012年建立的河北大学科技园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专门挖掘文化元素,先后对定窑瓷器、顺平桃木、曲阳石雕、定州刺绣、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等进行文化包装和创意移植。山还是那座山,经过包装后的狼牙山游客量比上年度增加了50%。瓷还是那个瓷,沾染创意的秋鸿定瓷年销售额以300%的速度增长。毛巾是保定的传统产业,附加值却很低。保定永亮文化创意公司为其植入文化元素,相继推出了直隶巾礼麻纺织棉、御棉图织锦、福文化系列毛巾,研发的十二生肖个性毛巾创造了单日166万元的网上销售奇迹。
      启示六:创新政策、全程服务,让优良环境成为创新发展的坚实保障
      创新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策、服务和环境,是创新发展最重要、最根本的支撑和保障。政策到位了、服务跟上了、环境优化了,创新发展就有了阳光和沃土。保定能成为创新之城,关键在于市委、市政府持续发力,紧紧围绕企业需求加大政策创新力度,始终为创新发展提供内生动力。
      在政策扶持上,突出一个“”字。该市始终坚持把“高端引领、创新驱动”作为核心主导战略,以创新发展的需求定导向、定措施、定服务,步步紧跟、环环相扣。2014年市委、市政府召开的第一个大会就是科技创新大会,先后出台了开展全民创业行动若干意见、科技创新八条措施、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科技顾问工作规则、全民创业实施意见等政策措施。针对技术创新领军人才不足的现实,完善高端人才引进政策,千方百计招贤纳士。针对企业研发经费困难问题,大幅增加科技经费投入,今年安排3689万元,比上年增加1000万元。同时,市本级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创业扶持资金,并对重点创新企业、项目和人才给予重奖,大力营造鼓励冒尖的氛围。
      在服务保障上,突出一个“”字。该市着力提供优质服务,在全省首先趟出“两个代办”的新路子,实现“企业点菜、政府端菜”。以落户满城区的九孚生化为例,在遇到事关企业生死存亡的难题时,区、乡政府主动接手搞服务,手续办理、征地补偿、群众工作、跨线协调等难题全程专人代办,实现了“两不见面”。目前,保定已经为356个重点投资项目提供了这种“保姆式”服务。
      在优化环境上,突出一个“”字。敢舍才能有得。安国市在中药都建设中,始终坚持“舍得”理念,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势的位置、最优质的服务,让利于投资者、让利于药商、让利于民的做法,吸引了大批药商入驻。事实说明,环境的好坏,根本要看企业的投资热情。这一点,也充分体现在中关村创新中心的招商中,政府拿出占地45亩、投资5.2亿元、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可容纳数百家企业的“双子座”办公楼让创新中心免费使用10年,其配套建设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企业没有入驻,设施就已经齐全,连会议室都安好了投影仪,首批企业10年内不收房租。为什么要拿出这么大的诚意和让步?这种“”的背后,其实有更大的“”。这些看似赔本的买卖,换来的却是独一无二的招商环境,创新中心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企业落户。
      在深化改革上,突出一个“”字。保定市提出打造全省审批事项最少、审批程序最简、投资者最满意的城市。理顺管理、扫除障碍、疏通筋脉,一系列实招真招直指顽疾。在全省率先公布行政权力“四份清单、一个标准”,打造投资环境升级版。推动创新发展,转变干部作风是关键。保定市在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申报过程中,市科协只用了3天时间,就梳理出人才、技术和项目需求885项,及时对接汇报。靠着强烈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打开了推动创新的阀门,吸引更多创业者投身热土,为保定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2014年,保定亿元以上项目555个,完成投资1533.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33个。今年1-4月,亿元以上项目269个,完成投资322.19亿元。
      计利当计天下利,创业当创长青业。保定的实践证明,政策创新可以释放出巨大的裂变能量,孕育壮大的不只是一个企业,很可能是一个产业、一条产业链,甚至发展成一个增长极。当前,创新主体正从小众走向大众,创业活动正从闭门造车趋于开放协同。各地各部门都要有壮士断腕的勇气和革故鼎新的远略,敢于向自己开刀,善于为企业开路。如果每个地方都能以企业之心为心,各级干部都有这种胸怀大局的责任意识,相信一定能够积蓄更大的创新能量,引爆更多项目、技术和人才的聚集效应,让更多的科技成果落地生根,让更多的科技企业展翅腾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