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成都两会特别报道:创新 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13.01.2016  12:19


经济新常态下,新旧增长动力“换挡”是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现实课题。宏大命题放在西部地区特大中心城市的成都,城市发展的命题,亦然如是。当成都经济总量已破万亿大关,电子信息、汽车、机械产业跻身“千亿产业”规模之时,当经济转型中,面临投资效益下降、发展空间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命题之时,我们在思考,怎样的力量,能更行稳致远地驱动一座城市未来发展?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创新”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分量尤重。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提出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面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作为国务院确立的“三中心、两枢纽”,成都依靠创新支撑、驱动新一轮发展,既是领命国家战略的必然,也是顺应城市可创新、持续发展理念的逻辑必然。

规划蓝图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

■《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牢固树立“转型才能更好发展、后发也要高点起步”的理念,用好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历史性机遇,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加快形成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创业的新引擎。

■《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

坚持创新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主攻方向,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蓬勃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建设计划】

筹办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

加快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和实施

三年率先突破”、“五年率先形成”,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根据这样的定位目标,市科技局局长卢铁城分析,今年将紧扣“一个目标、两条通道、三大抓手、四大战略、五大保障”,在积极推进“双创”工作、加快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和实施、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等七大方向着力,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2016已然走进。今年,市科技局将积极争取科技部、国家发改委等国家部委对我市在开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筹办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和全域探索推广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政策等方面给予指导和支持。同时,加快科技创新规划编制和实施,市科技局将对接国家、省发展战略,完善和实施《成都市创新型城市建设2025规划》,突出科技创新五大任务,启动十大创新工程。围绕国家、省“双创”工作部署,对接科技部、国家发改委重大工作和重点项目安排,编制“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深化成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

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市科技局将深化科技成果“三权”改革,开展高校院所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与四川大学等在蓉高校共建世界一流大学,依托高校优势学科,共建“大数据产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产业研究院。

十三五”开局之年,市科技局今年将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编制完成《成都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5)》,加快“6 4”先行先试政策落地实施,推进建设中韩创新创业园。今年,市科技局还将深入实施“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深化“菁蓉汇”系列品牌活动,在北京、上海、深圳等资源聚集城市和省内城市举办系列活动,扩大“菁蓉汇”影响力,全力办好2016中国·成都全球创新创业交易会。

此外,推进菁蓉镇、蓉创广场、磨子桥创新创业街区、环交大智慧城等重点创新创业集聚区建设,并支持各区(市)县、各类主体改、转和新建一批创客空间和专业孵化器,支持天府新谷等孵化器“走出去”,在硅谷、波士顿等地开展异地孵化,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孵化器落户。

【委员声音】

政协委员王舒:打造成都高校科技产业园 创建高校科技创新和转化平台

四川高校数量众多,而成都又是四川高校数量最多的城市。但各高校并未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运作平台,不能将高校的科技化优势形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各高校都有自己的优势学科和短板学科,没有一个合适的平台,不利于取长补短、合作创新。

打造成都高校科技产业园,创建高校科技创新和转化平台将为成都市政府和各大高校带来强大的社会效益。首先,通过整合高校优质资源,形成产业园区,可以提升成都地区各大高校的知名度,提升成都市的教育高地形象。其次,园区内的科研中心及高新技术企业将为高校带来巨大商机和极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进而带来高额回报。除此之外,园区内的科技交流及展览中心用于展示和交流全球最尖端的先进技术,为零距离与国际接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园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中心及大学生创业中心,未来将孵化出成功的上市公司,各大高校与政府必将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当产业园区的科研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科技生产项目后,将为成都市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鉴于上述情况,若通过打造成都高校科技产业园,形成高校科技创新和转化平台,整合各高校优质资源,在各方政策扶持下,相信能快速带动地方经济,加快成都经济转型。基于此,首先,建议打造高校科技产业园区,高科技产业园区由政府牵头提供场地,将高校的科研中心与第三产业整合在一起,形成强大的产业集团模式;同时,建议引进知名企业的科研机构和金融机构(包括但不限于国际著名的风投公司和小贷公司)以及营销公司进入高校科技产业园区,对高校科技产业园区进行技术、营销和金融支持。最后,建议制定财政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环境优化等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在这方面,对于重大高科技研发项目,政府可通过财政拨付研发基金;对于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无息或低息贷款,来扶持企业成长;对于人才引进,可给予培训补贴;对于成长中的高新技术企业,可给予各种税收减免优惠等。


【预见未来】

率先形成人才新高地 把创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推进

在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先导药物创始人李进的记忆里,他所在的成都高新天府生命科技园,从建成到“满员”仅仅是“一眨眼”的事情。去年,诺奖得主杰克·邵斯达克在蓉布局“邵斯达克—四川大学大核酸研究院”,这个即将成为全球大核酸产业链核心区域的实验室,依旧“安家”在这里。

听说天府生命科技园,将在新川创新科技园启动二期建设,增速这么快,创新企业这么密集,这也正是成都创新的现象缩影。”李进组建的我国首个巨型“药物种子库”——DNA编码化合物库,从“0”到“10亿”,仅用了三年时间。全球同体量DNA编码化合物库共有4家,李进的“先导药物”就是其中之一。

随着“双创”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海外高技术人才来成都创业,“入驻企业已经挤满了园区,海归创业博士甚至可以组成一支篮球队。”李进莞尔道。眼下,他参与发起的“成都生物医药沙龙”平台,已聚集了百余位同路人,他们之中,多是海外留学归来的科学家及科研领军者,而“海归”西进成都已成为一种现象,“成都提出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并提出率先形成人才新高地,这对吸引全球创新创业人才来成都发展都是一个明确的信号。

成都的高校院所、科研人才资源一直都具有很强的优势,我们的研发人才几乎都能实现本地化,这样的优势,并不是任何一座城市都拥有的,而成都的创新基因则非常丰沛。”在李进看来,眼下,成都提出打通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通军民深度融合创新两个通道,则是成都在更深层次探索如何把创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推进,而这正是成都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之核心。

【亮点直击】

倍特药业全年产值增长15%—20%

气雾剂生产基地开建预计2018年产品上市

美国当地时间1月6日,新年余味未尽,而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一座热带沙漠中的“不夜城”便迎来了备受全球关注的CES——国际消费电子展。这个已有45年历史、引领全球电子产品风向标的行业电子盛宴,与成都正发生着万里之外的“共振”——成都创业“黑马”极米科技研发的“无屏电视”亮相CES,引发业界关注,越来越多的“成都造”前沿电子产品从成都走进CES的全球电子秀场,不是代工、不是贴牌,而是真正的“成都智造”。

用“智造”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主动赢得市场,这样的创新故事,在成都并不鲜见。去年,在2015年(第32届)全国医药工业信息年会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单”,四川三家企业上榜,来自成都的倍特药业,位居其一。

今年,集团下属的几个药品生产车间陆续通过国家新版GMP认证,新产品在持续推向市场,既有产量也在持续扩容,初步预计,全年产值增长在15%—20%。”近日,见到成都高新区倍特药业相关负责人时,他正准备飞抵其他城市,商榷研发合作事宜。

在当下以“”字当头的经济形势之下,保持15%—20%以上增速,不可谓不厚重。经历了集团整合,倍特药业集团旗下已拥有制剂生产基地、原料药生产基地、气雾剂生产基地以及省内外药物研究院等产业化、科研化机构。“产业持续保持快增速的缘由,除了我们的集团整合、扩容之外,就是持续开发新药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记者了解到,眼下,这个在成都高新区起步的高新技术企业,随着持续发展已带来产业外溢效应,“扎根”成都专注研发的同时,倍特药业制剂生产基地已拥有大容量注射剂、头孢固体制剂等11个剂型、逾400个规格品种的药品生产。

在成都高新区,集团旗下普锐特药业牵头的气雾剂生产基地已计划开建,两年建设周期,预计2018年产品上市。”记者了解到,这个自有核心技术的气雾剂生产基地,总投资约5亿元,拟建4条生产线,主要从事具有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HFA吸入气雾剂、鼻喷剂、干粉吸入剂、喷雾剂和透皮贴剂等新制剂研发、生产和销售。

按照三年“路线图”布局,倍特药业今年整体销售收入将突破15亿元,2018年达40亿元,进入中国国内医药企业前50强,并在三年内成功上市,用“”造主动拓展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