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激活内生发展动能

29.03.2016  21:37

创新创业,激活内生发展动能

——成都篇

河北日报记者 董立龙[成都报道]

阅读提示

成都,一向被视为中国最安逸的城市。而今,创新创业却成为其街头巷尾的高频词。曾经打着“休闲舒适”的城市名片也已悄然更迭为“创业之城、圆梦之都”。自2014年经济总量跻身“万亿俱乐部”之后,如今的成都正希望借助创新创业的新引擎实现真正的飞跃。

建设创业载体 新增万余家科技企业

3月16日,记者走进成都侠客岛联合办公室,才理解了什么才是岛主(创始人)口中的“范儿”:这里不仅有专属与开放相结合的现代化办公空间,还有宽敞、精致的公共区域。入驻的创业者可以在咖啡区进行讨论、可以在图书馆静思、还可以在天台花园闲坐或健身……

恰逢岛主不在,合伙人也不在。店长刘慧出面介绍:“我们的宗旨是服务于小微企业,就是要把小微企业办公打造成标准化产品。

这样的空间显然受到了创业者的欢迎。刘慧所在2000平方米的店面开张仅5个月,入驻率就达到了100%。而今,按同样模式复制的新店已经在成都开了3家,面积均扩大为六七千平方米。

令记者没想到的是,为创业者提供创业空间服务的侠客岛联合办公室,本身也是家创业企业。而在成都,像这样的“众创空间”遍布市内各区。

打造创业之城,成都市把建设创业载体作为首要抓手。

2015年,成都市出台“创业天府”行动计划,提出要大力发展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据“成都科技创新创业监测统计系统”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该市新建创新创业载体112家,新增载体面积216.4万平方米,同时新增科技企业11459家。

评价一个地方的创业活跃度,“众创空间”是一个很好的观察窗口。如今的成都,这样的场所越来越多。随着这些载体的大量出现,这个城市的商业文化有了新内容。

以前成都人习惯在茶馆里谈生意。”一位创业者告诉记者,如今大家更喜欢在“众创空间”碰撞灵感,到创业咖啡馆里去寻找合伙人、投资人、行业信息、政策支持等。

伴随成都创业氛围的日渐浓郁,仅天府软件园创业场一家孵化器就累计孵化项目630余个,目前在孵项目超过100个。创业场每年为创业场团队引导投资1亿元,每年协助创业场企业成功取得创新基金500万元。

成都市提出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创业孵化体系在这里得到了很好体现,尼毕鲁、Camera360、Test bird、咕咚运动、货车帮等企业,均已取得不错的业绩。

成都市谋划,今年要使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面积达到600万平方米以上,创新创业载体面积1600万平方米以上。

3月20日,侠客岛联合办公室一处新店开业了。位于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F区的这处新店,运营面积达6000平方米,已有多家企业签约入驻。

就在这家店外,包括3W咖啡、酷狗、阿里百川和深圳创展谷在内的18家国内知名新型孵化器也将先后入驻。成都市高新区有关人士介绍,这里将被加速建设成全国最大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放眼全城,磨子桥(环川大)创新创业街区、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环交大智慧城等环高校成果转化区启动建设,“菁蓉镇”等特色集聚区也在加速崛起……

统计数据显示,这里的软件园规模已超过上海张江列全国第二。成都还被《财富》杂志评为2015年“中国十大创业城市”,在新增科技企业数量、专利发明申请量上成都均居中西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