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星】刘波粒:河北MOOC的先行者

26.02.2019  15:00

刘波粒,中共党员,职业技术学院教授。他主讲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是河北省最早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和清华大学“学堂在线”两平台上线的课程,2017年12月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目前,这门课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累计学习人数已近12万,暂居电气信息类180多门课程中的第4位。

教学中淀“精华”。 1993年,年轻的刘波粒老师有机会承担“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当时唯一的想法就是不能误人子弟,要形成自己的教学形象。一向工作严谨的他,认真备课,努力做到不拿讲稿自如讲授,很快就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这门“模电”课是电类专业学生公认的难学课程,素有“魔电”之称。二十多年来,课程内容虽早已了然于心,但刘教授从未停下探索与积累的脚步。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他不仅在教学方法上加以突破,还在教学内容上有较多创新。一是丰富了“瞬时极性法”的内涵,二是探索出理想集成运放的求解思路,三是浓缩教学经验提出了很多的记识技巧,四是实现了“动画演示”、“仿真演示”和“板书演示”的三位一体教学多媒体课件,曾获得2007年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理科组二等奖。

前行中抓“机遇”。 刘教授面向教学内容的教学创新,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交流与分享的邀请接踵而来。2012年,高教社电子电气分社安排他到很多省市进行教学巡回交流,所到之处皆得到与会同行和专家的认可。2013年11月,在第九届全国高校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分会场上,他受邀作了“面向《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的教学探索”的交流报告,受到与会者的关注。2014年,为了能让更多的学习者受益,高教社电子电气分社鼓励刘教授将《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制作成MOOC。当时,在国内已上线的课程只有100多门,而电类课程不到5门。出于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永不止步的韧劲,刘教授决心顺应时代要求,迎接MOOC这一新领域的挑战。

慕课中创“新意”。 在学校领导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刘教授教学团队于2014年10月正式开始这项工作。面对新的授课形式,刘教授深知不能简地将面授课程搬到视频中,他潜心探索中领会其中的真谛,逐步形成自己的MOOC意识。从解说词的编写和修改、PPT的设计与制作、录制、剪辑、修改、再制作等循环过程,他踏踏实实地付出,认真思考设计每一个细节,历时7个月才完成整门课程的设计与制作。针对“难懂”现象——设计动画(借鉴与创新),针对“难学”现象——揭示规律(创新),针对“难记”现象——提供记忆技巧(创新),这就是他课程视频的特点。

教改中出“亮点”。 2016年10月,刘波粒、刘彩霞主编的《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二版)》MOOC配套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为国内电类课程首部新形态教材。2013至2015年,刘教授连续三次在全国高校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分会场上分别作过课程教学改革、MOOC课程建设和翻转课堂实践的报告。特别是2017年12月2-3日在青岛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电子电气课程报告论坛,他应组委会之邀,继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吴澄教授,北京大学李晓明教授,浙江大学陆国栋教授后第四个发言,作了题为“基于MOOC的电类专业翻转课堂可行性与等级划分的思考”的大会报告。在报告中,他首次提出翻转课堂的等级划分,为国内翻转课堂教学质量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依据,受到与会者的关注。

追求中现“精品”。 在刘教授长期不懈的努力下,他承担的三门课程都带获得了“国字头”荣誉:《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评为“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高频电子线路》评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子电工学科专业教学法》评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排第二)。每一项成果的背后,都是他几十年如一日潜心教学的积累,都体现着一位教育者从不故步自封的精神。


(供稿:职业技术学院;编辑:网络新闻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