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凯歌:抬花轿娶新娘 旧习俗新常态

22.07.2015  18:50

    电影版《抬花轿》大家都看过,然而,在 河北 肥乡县范庄村上演了一场现实版“抬花轿”。7月18日上午,一支特殊的迎亲队伍一出门就引来无数村民们好奇围观,唢呐锣鼓伴奏,彩旗仪仗开道,大红轿子里坐着新郎新娘,整场婚礼一共花费3800元钱。(燕赵都市网)

    肥乡小伙抬花轿娶新娘不是作秀,也不是宣传,更不是花不起钱。新郎、新娘都是90后,在同一所大学,上学时相识相爱并走进婚姻殿堂,一直是低碳生活的倡导者,精心策划了两个星期后,一场新鲜别致的婚礼圆满成功。实际上,这种新式婚礼越来越受到欢迎,在肥乡县,已有近百个村庄推广试行,年节约费用上千万元。抬花轿娶新娘习俗虽旧,但是意义却新,值得推广。

    挑战婚礼恶俗,营造文化习俗新常态。新郎父母觉得“光用个轿有点对不住孩子”,但90后小两口执意坚持不铺张浪费,办了个简单低碳而新颖别致的婚礼。反观一些地区的农村,充斥着低俗可恶的风俗,明码标价彩礼,多少厘米百元大钞的,多少斤两金子的,房、车必须配齐的,为娶个媳妇耗费巨资;怎么点灯、怎么穿鞋,多少被子、多少碗碟,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否则就是不吉利、过不长,劳心费力之后仍然会有漏下的遗憾;更有折腾新郎、侮辱新娘的低俗野蛮闹洞房恶习,让身心疲惫的新郎新娘精神上也饱受折磨。本来是件喜事,可是一对新人却为了面子和所谓的风俗,忍着屈辱和疲惫硬着头皮演戏。这样的恶俗早就该摒弃,肥乡90后小两口此举看似回归旧习俗,实则开启文化风俗新常态,“旧瓶装新酒”,简单清爽,滋味好,不上头。

    坚持低碳生活方式,保护环境新常态。河北因霾出名,燕赵儿女脸上无光。90后小两口乃是真正的低碳生活倡导者,在自己的婚姻大事上绝不含糊,也绝不妥协。这给很多嘴上说得好、轮到自己就落跑的XX保护主义者上了生动一课。既办好了婚礼,又避免了不必要的污染和浪费,这种双赢的解决问题之道不知要比强行关停污染企业致7万人失业的某省某地政府高明多少倍,更比畏首畏尾任由污染企业苟延馋喘的地方政府巧妙多少倍,这份勇气和自信,解决问题而不违原则的能力,绝对可以让某些官员领导汗颜,也给有可能污染的各行各业、方方面面做了榜样。

    河北治霾需要壮士断腕的手段,更需四两拨千斤的技巧,断腕之勇可嘉,伤筋动骨却要慎重而为。一个小小的婚礼,策划的就如此艺术。用车队有污染,咱就换花轿;放鞭炮有污染,咱就换锣鼓,一样喧天齐鸣;老人们喜欢热闹排场,咱就敲锣打鼓安排亲戚迎送亲。总之尽量让双方父母(群众)皆大欢喜,还守住了环保低碳的原则(法律法规),最关键是要把新娘子(造福民生)娶到家。巧妙规划、科学治理、尽显中华智慧,这就是政府需要开启的职能新常态。(朱俊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