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凯歌:“众人拾柴”之后勿忘政府兜底

04.06.2015  21:02

    一个月前,“年画宝宝”邓鸣贺因白血病复发不幸去世,让社会愈加关注谈之色变的“血癌”。“80后”父亲韩培培的女儿也患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在 石家庄 和平西路和车辆厂前街交口,倾尽所有的他理发救女,每次3元,摊位挂着白色牌子,“关注白血病,救救我的孩子,您的每一次理发都让我的孩子多一份生存的希望”。(中新网 6月4日)

    韩培培理发的地方,距离 河北 医大第二医院血液科病房只有几百米,这恐怕就是生和死的距离了。理发救女,是在残酷的命运面前,父亲所能抓住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如果能替女儿躺在病床上,韩培培不会吝惜自个生命。幸运的是,韩培培的自强,赢得市民尊重,聚沙成塔的爱心,为孩子带来生的希望。

    白血病治疗周期长,从几个月到一两年,再加上三五年观察期,平均每月上万元花销,能压垮中产之家,何况普通底层。除了因病返贫的现实,白血病治愈率虽不低,可人财两空的可能性也高。市民“众人拾柴”式的爱心,只能缓解经济压力,韩培培们的心理压力还将持续下去。你我人同此心,孩子的病能治,家长的钱不够,绝望就像无底深渊,凝视着你。

    韩培培的苦难,和市民们的爱心,每天都在石家庄交替上演。为何白血病患者家长宁愿走上街头,向素昧平生的市民求救?就算所有求救者侥幸得到关注,可惠及的也只是部分患者,病房里的病友还在煎熬和抗争。我国约有400万白血病患者,每年新增约4万名患者,其中近半是儿童。究竟有多少家长,愿像韩培培一样坚持?或因无力支付医疗费用,流着眼泪放弃治疗,这是回家等死的代名词。

    究其根源,是相关部门的救助方式,和等钱救命的白血病患者,背道而驰。譬如,患者自掏腰包治疗,之后再按比例报销,动辄几万几十万的费用,就是患者翻不过去的大山。而且,政府和民间的白血病救助项目,申请的人多,获批的人少,能否得到救助竟然要靠运气。正是政府部门在白血病面前的消极,才逼着韩培培们来到街头,大海捞针一般寻找留住生命的可能。

    显然,仅仅改革报销比例和方式,恐怕也不够。我认同原卫生部部长陈竺的说法,即对急性白血病全面推开免费治疗。大病重病是一家一户不能承受之重,市民援手也相当吃力,政府部门兜底才能让每位白血病患者得到标准治疗,这也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应有之义。既然政府认真考量过免费治疗白血病,那为何迟迟没有时间表,这个问题急需一个答案。

    理发救女,是父亲知天命尽人力,市民也用爱心尽了人力,生命的接力赛中,政府部门千万别掉队,否则会有更多韩培培陷入绝望,徒劳地抗争后向白血病投降。(赵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