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民成“考古技工”公众参与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11.06.2015  11:41

  人们很难将文物考古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联系起来。然而,河北省阳原县白日有等10位农民9日被县里授予“优秀农民考古技工”荣誉称号,且每人得到1000元奖金。

  位于阳原的泥河湾遗址群以其约200万年的人类历史、世界罕见的160多处旧石器遗址和举世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闻名于世。

  在遗址群附近生活的老百姓也受到这一文化遗产的滋养,一些人更是练就了一身考古本事。从1992开始跟国内考古专家进行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发掘,白日有的考古经历已有23年。他说,自己最初对考古一窍不通,但对家门口的遗址群感到好奇,于是就跟着专家学习认识、挖掘石器、化石,逐渐掌握一些考古的基本知识后,就经常去省文物研究所看标本、查资料。

  20多年来,白日有的考古知识日积月累。去年,他参与考古发掘的时间达4个多月。

  白日有和他的农民同伴们的考古能力得到河北省旧石器考古首席科学家、河北师范大学泥河湾研究院院长谢飞的认可。谢飞说,近年来,白日有等人去过全国多地参与一些重大的考古发掘。他们之所以能达到这一水平,根本在于参与和实践。

  6月13日是第10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为使公众感受泥河湾的历史文化,积极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中来,由河北省文物局等单位主办的泥河湾公众考古活动从5月底就拉开了帷幕,向社会公开招募公众代表,并于6月9日举行。

  当日,百余名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泥河湾遗址群油房、石沟遗址,现场体验打制石器,动手参与考古发掘。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说,考古研究的事情离现代很遥远,研究成果就像在象牙塔里;公众考古则是一座桥梁,把一些单纯的学术成果转变为对社会有用的知识和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