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4月27日,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北京联合举行了《农村绿皮书:中国农村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2015~2016)》发布会。
根据相关专家介绍,从2010年开始,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城市居民收入增速。该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为10.9%,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3.1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增速差距在缩小。这是令人欣慰的地方。不过,农民收入的增速也在放慢,比如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为10.9%,但是到了2015年农村人均可是配收入增速只有7.5%。国务院研究室农村司司长郭玮认为,“我觉得农民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要破解农民收入增长的问题,首先是先理清农民收入的结构变化,以往主要是依靠农业,现在农民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增长较快,农民收入分配状况已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小规模生产经营,转向非农产业,即成为进城务工者。由于城市工资近年来的不断增长,以及劳动法的更严厉执行,部分农民作为进城务工者尤其是技术岗位,工资不断上涨,上涨空间同时也变得比较有限。对于仍然坚守乡土的农民来说,去年以来和今年第一季度,农户承包地流转租金下跌,这对他们的收入增长直接带来了不利影响。可见,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新的规模经营的方式,是破解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
绿皮书还提到了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地方的农民不愿进城、不愿将户口从农村迁入城镇。对此,绿皮书也给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需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增强城镇对符合条件进城农民的吸引力,同时解决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坦白说,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发展,不少地方的城镇化车轮急速运转,要么服从这个滚滚车轮,离乡进城;要么被这车轮赶得无处遁逃,一些地方赶农民“上楼”的现象时有发生。城乡一体化发展,必须要进行户籍制度改革,一些地方开始实施了积分落户制、取消城镇与乡村户口的登记差别,可以异地办证等,这些都是先从比较容易的形式方面出发,试图以形式不断推进实质性的改变。但是,我们认为,对已经进城、准备进城还是不愿进城的农民来说,在城市能够享受到与城市市民几乎同等的国民待遇,是最重要的,这是检验城镇化质量与水平的标准。一个农民的市民化成本是基本可以测算的,在珠三角地区发达的小城市约为十万,那么这种市民化的成本最终可能需要政府投入,显然不能完全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也需要对等。中央财政的投入加大,决定着推动城乡统筹的速度。
不过,即使是各种制度统筹都到位了,还有一个大城市高房价的达摩利剑悬在头顶,也不能指望农民都全部进城,所以,积极地推动中小城市发展,为愿意务工者提供各种就业机会也是一种城镇化,这既包括形成各种产业集群,支持当地服务业,也包括确立各种严肃而有效的市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