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食品市场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07.2016  19:14
  食品安全问题始终是一个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在近年来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已经引起了高度关注。如何维护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农村食品安全,加大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农村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积极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已成为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的重要课题。
  
  一、尚义县农村食品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主要问题
  
  1、农村食品质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一是存在销售过期食品问题。工作中我们发现农村地区由于交通不便、人口少、购买力相对不足,导致部分食品在保质期内难以销售一空。二是存在“三无”食品问题。在学校周边、城乡结合部、边远山区小商店经常会发现一些无生产厂名、无生产地址、无商标的“三无”食品。三是仍然存在无证生产经营问题。多以季节性、小规模生产加工、销售的形式为主,如小豆坊、小糕点坊等。四是农村婚丧嫁娶宴存在安全隐患。随着流动餐饮大篷车的出现,在方便村民的同时,也会因卫生保障不够,存在群体性食品安全隐患。五是销售的食品存在感官性异常或包装破损的问题。
  
  2、农村食品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不够到位。农村食品经营者普遍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常识和责任意识。一是农村集贸市场食品经营者执行进货查验制度中普遍存在索票、索证不齐全、不规范的现象。二是部分经营户及从业人员没有健康证或过期现象较为普遍,从业人员健康状况无法保障。三是部分食品经营户经营条件与要求不符。不少食品经营门店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特别是农村婚丧嫁娶宴流动餐车频繁使用,经营者只图赚钱,事主只为方便,不考虑其他,食品安全意识淡薄。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1、食品生产环境先天不足。由于过度或超标使用化肥、农药,土地受到严重污染,从而造成农药残留和重金属超标,其他还有抗生素和食品添加剂乃至一些工业原料也添加到食品之中,容易由此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再加上农村食品经营户比较分散,监管存在一定的难度。
  
  2、食品加工质量难以保证。我县农村食品生产销售企业多分散在城乡结合部、边远山区及监管相对薄弱的地区,涉及面广;从业人员素质低,生产规模较小,设施陈旧,生产、经营管理落后,大多不具备生产合格食品的必备条件,无法取得生产许可和产品合格证。一些小作坊贪图便宜,非法购进劣质原料和违禁物质,制售伪劣食品;部分农村没有生猪定点屠宰,私屠滥宰现象较普遍,销售注水肉、病死猪肉的现象时有发生。
  
  3、农村食品流通体系不健全。一是由于农村消费能力薄弱,商业利润微薄,一些大型、正规超市无意进驻,农村流通领域经营食品的主体主要为集贸市场、个体副食品商店、小食品批发部等,一般都投资少、规模小,经营场地和设施简陋,上架销售的商品极为低档,食品储藏条件达不到要求。再加上农村食品销售流转速度较慢,周转周期较长,变质过期往往成了农村食品的常态。在流通过程中,由于包装、储存、运输等设施落后和管理不善,也容易造成食品二次污染。二是食品经营者素质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食品进货、采购、销售记录不完善,索证索照不全,食品出现质量问题难以及时招回和追溯。
  
  二、尚义县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食品安全管理法规宣传不到位。长期以来,农村市场的食品安全监管长久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宣传工作相对薄弱,尚没有形成浓厚的人人关注食品安全的意识氛围。
  
  (二)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监管能力与繁重的监管任务不相匹配。辖区范围大、经营分散、人员车辆少。新一轮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改革后,虽然所有乡镇都设立了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所,但大多数都还面临着编制少、到岗率低、缺乏办公场所、无执法车辆装备、无检验检测设备的困境。
    
  (三)基层所检测设备配备不足手段简单。基层的食品检测力量分散,设备不足,检测手段落后,很难为食品质量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监管人员只能凭肉眼、凭经验对市场上的食品进行简单的外观、包装、有效期、索证索票进行检查识别,对于食品添加剂是否符合国家规定,食品的成份、含量是否符合食品质量安全要求,食品的卫生指标是否合格等都无法现场检测。目前,基层监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只能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先封存、下架不合格的食品,再将样品送至上级有合法资质的检测机构申请检测,检测周期长、成本高。因而监管人员在日常的食品安全检查过程中,抽检的积极性不高,这样就使一些有质量问题的食品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检测。
         
  (四)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一方面,群众在选购过程中,看重的只是食品价格、数量等,对购买的食品是否正规企业生产,是否过量使用色素、防腐剂,是否符合食品安全相关强制性标准等,往往不重视或不知道如何识别。同时,农村消费者的自我维权意识较差,有的远离投诉地点,往返费用加上检测、鉴定费用较高,造成农村群众维权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经营者自律和社会监督不到位,一些食品生产、经营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铤而走险,向社会做出的质量承诺难以兑现。行业自律机制和社会监督机制也不够完善,制约了农村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
  
  三、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措施
  
  (一)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基层监管体系力量。抓住尚义县工商、食药、质检三局体制职能合并和创建“食品安全县”的契机,真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统一权威全过程监管的食品监管体系,切实把基层监管所建立起来,落实好人员、办公场所,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基础的食品快速检测设备及日常执法工具。乡(镇)、街道要建立分级食品质量安全责任制,明确职责,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责任制考评内容。 
  
  (二)强化教育培训提高监管业务水平。针对三局合并后基层监管人员岗位变动大、业务不熟、专业人才缺乏等情况,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到岗人员业务培训,尽快提高执法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执法技能。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员、信息员的管理和培训,提高其做好信息报告、协助执法、隐患排查、宣传教育等工作的能力。
  
  (三)切实把日常监管责任落实到位。严格把好农村食品生产经营主体准入关,坚决取缔无照经营现象。加大日常抽检、巡查力度,特别要加强对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节日市场等重点区域的检查,严查销售过期、“三无”食品的经营行为,督促农村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索证索票和进货查验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安全隐患。
           
  (四)抓住薄弱环节集中开展专项整治。要积极开展专项行动,下大力整顿小作坊、小豆腐坊、流动餐车等农村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引导和督促食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建立和落实食品质量责任、质量承诺等制度。严厉查处无证无照生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滥用食品添加剂、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添加违禁物质等违法行为。
         
  (五)建立健全农村食品安全社会监督维权网络。要主动创新宣传方式,加强开展对农村群众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广大农村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要注意引导行业协会体现良好的信用、自律机制,建立“黑名单”制度,做到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充分发挥12315维权体系和农村“一会两站”作用,及时受理消费举报投诉,确保广大农村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损害。□河北省尚义县食品和市场监督管理局 马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