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村庄绿化工作方案

13.03.2015  12:28

2015年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村庄绿化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的决策部署和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重点片区建设动员会精神,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求,积极推进全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村庄绿化工作向纵深发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立体绿化、彩色绿化、多树种绿化”要求,以打造“庭院深深、绿树荫荫、村在林中、人在绿中”田园风光乡村环境为目标,以破解村庄绿化绿量不足、档次不高难题为重点,以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为导向,以集中连片建设为路径,以推广造林绿化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模式为突破口,加强组织领导、科学规划设计、创新体制机制、严格督导检查,积极构建绿量厚重、层次丰富、古树悠悠、景色秀美的村庄绿化景观,为着力提升村庄绿化美化水平,建设全面小康的河北、富裕殷实的河北、山清水秀的河北作出积极贡献。

      二、建设原则

      (一)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各级党委、政府是实施村庄绿化的责任主体,要积极引导,加强支持,全力推进。充分尊重农民意愿,把群众认同、群众参与、群众满意作为基本要求,切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群众力量和智慧建设美丽家园。

      (二)统筹规划,整体发展。要把村庄绿化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设施,纳入县、乡(镇)、村等各层次的规划,与村庄总体规划及其它专项规划无缝对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留足绿化空间,划定生态红线。村庄绿化整体上应与当地的地形地貌、山川河流、人文景观相协调,充分展示乡村田园风光。要从典型示范向集中连片改造提升转变,通过扩点成片及新建片区,充分发挥连片建设的聚合效应。

      (三)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根据不同村庄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源等条件,因地制宜,因村而宜,综合考虑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及民风民俗,突出地域特色,充分体现村庄的自然禀赋、文化特色、民风民俗,保护、发掘、继承和发展各地村庄的特色,避免千村同面、千篇一律。

      (四)优化结构,绿美并举。综合考虑近远期绿化效果、四季景观及防护功能的需要,优化林种树种结构和空间布局。在林种配置上,合理配置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和风景林;在树种选择上,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乔灌花结合,增绿添彩,绿美并举。

      (五)改善生态,发展经济。应把改善村庄生态环境作为首要目标,优先考虑绿化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同时,多效兼顾,充分发挥绿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规划发展森林旅游、观光采摘、林下种植养殖等新兴产业,促进农民增收,经济增长。

      (六)保护为先,改造并重。要严格保护好原有树木资源和绿化成果,将其融入村庄绿化规划中,发展与保护并重、改造提升与新建扩建并举,避免“毁绿造绿”现象,弘扬、发展、传承本地生态文化。

      三、目标任务

      按照“片上一步到位、面上整体推进、片面结合同步展开”思路,优先抓好白洋淀等9个省级片区的村庄绿化美化工作,率先突破,发挥标杆和样板作用,打造成美丽乡村的示范区;同时,注重片上示范与面上推广相结合,整体推进其余省级重点村的村庄绿化美化工作。到2015年12月底,3010个省级重点村共完成新植树1532万株,新增绿地面积19.8万亩,建设环村林9.8万亩(见附件1)。

      (一)省级重点片区绿化任务。9个省级重点片区的村庄新植树木166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4万亩,建环村林1.4万亩。并从每个片区选取10个村庄作为村庄绿化示范村,共90个。其中:选20个村进行环村林建设模式示范推广,选5个村进行墙体立体绿化模式示范推广,选20个村进行街道绿化模式示范推广,选12个村进行河渠坑塘绿化模式示范推广,选20个村进行庭院绿化模式示范推广,选3个村进行公园绿地绿化模式示范推广,选10个村进行廊道绿化模式示范推广。进一步加大“四新”推广应用力度,优化造林绿化设计和模式,由单一树种向多树种混交转变,由单层林向乔灌花草合理配置的复层林转变,由重绿轻美向绿美并举、增“绿”更添“彩”转变,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30%,植树成活率达85%以上,良种壮苗使用率达到80%以上,每个村绿化植物品种不少于10种。

      (二)其余省级重点村庄绿化任务。通过新建、改造和补种等措施,完成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其它省级重点村的村庄绿化任务,新植树木1366万株,新增绿地17.4万亩,建设环村林带8.4万亩。基本实现“环村有林带、村内有绿地、院内有花果、路渠有绿荫、四旁有树木”的村庄绿化格局,为建设生态文明美丽河北、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生态支撑。

      四、推广绿化模式

      各地要认真按照《河北省村庄和廊道绿化景观提升攻坚行动技术手册》有关要求,根据当地村庄的区位、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等因素,搭配不同树种,进行组装配套,在绿美村庄建设中加以推广应用。

      (一)环村林带建设模式。根据村庄区位特点、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产业基础等基本条件,因村而宜,可选择生态防护林型、经济林型、用材林型、花卉苗木型、公园绿地型等不同模式,形成村在林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美景。

      (二)路街绿化美化模式。路街绿化是村庄绿化的骨架,也是村庄绿化最醒目的标志。可根据路街宽度、周边环境,合理选择乔木+绿篱型、乔木+花灌木型、花灌木+攀援植物型等不同模式。植物选择上要以乔木为主、灌花合理搭配,提高路街绿化美化水平,做到通行畅通、景观优美、生活便利。一般路街可采取阔叶、针叶结合等方式,在两侧各栽植一行或两行高大挺拔的行道树,并适当点缀栽植地方特色浓郁的花灌木,体现绿化的多样性和季节性;村内较窄的街道选用树冠小的树种,单行栽植;街道两侧有高压线的,要选择花灌木或小乔木,保证设施和人员安全。

      (三)墙体立体绿化美化模式。利用爬山虎、蔷薇、藤本月季、常春藤、紫藤、葡萄、金银花、牵牛花、南瓜、丝瓜等攀爬类植物,对建筑物外立面、围墙等进行立体、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化美化,进一步拓展绿化空间,增加绿量,丰富村庄绿化空间、结构层次和立体景观效果。有条件的家庭可进行屋顶绿化。

      (四)庭院绿化美化模式。庭院绿化包括农户和学校、村委会、工厂、乡镇政府等单位的庭院及房前屋后边角空地。根据庭院面积大小,可选择果树庭院型、林木庭院型、花卉庭院型、园林庭院型等单一或组合模式。面积狭小的庭院,以花卉为主,孤植树木;面积大的庭院,以树木为主体,花灌木作为点缀搭配。庭院绿化要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打造花果飘香、居所优美的乡村庭院,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公共场地绿化美化模式。有条件的村要充分利用村内和周围的“四清”场地,建设公园绿地。此类绿地可与村委会、商业街和环村林改造提升相结合。可根据地形地貌,选择山地公园型、休闲公园型、湿地公园型等不同模式。农村公园绿地应以植物绿化为主,适当配备休息座椅、花坛、甬道、宣传专栏、健身体育器材等,满足村民休闲游憩、娱乐健身、丰富文化生活、交流沟通感情的需要。

      (六)沟渠坑塘绿化美化模式。对沟渠、河堤、坑塘周边,以生态保护、防止水土流失、绿化美化河岸为主要目标,采用近自然的水岸绿化模式实施全绿化。

河渠、坑塘绿化要突出树种的防护功能、美化功能,选择生长快、适应性强、病虫害少,喜水湿、根系发达的的树种。有条件的地方可在岸边建设绿道、护栏、台阶、座椅等,规划建成滨河小公园。

      五、资金政策

      建立健全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融资政策机制。一是省级重点支持。2015年,省里统筹安排国家和省级林业工程项目资金9000万元,重点支持村庄绿化,其中6020万元用于3010个省级重点村绿化,其余资金用于白洋淀片区绿化。二是市县财政投入。市、县财政都要在专项资金上给予重点扶持,安排落实好村庄绿化专项资金。三是整合涉农资金。整合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和林业、农业、农发办、国土、交通、水利等部门相关资金,按照有关政策规定向村庄绿化美化倾斜。四是吸引社会资金。运用市场机制,调动社会资本投入造林绿化的积极性。按照“谁投资、谁造林、谁受益”的原则,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通过承包、租赁、股份造林、合作开发等形式,把村庄绿化工作与发展林果、旅游、观光采摘、林下经济、苗木花卉等产业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村庄绿化。

      六、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阶段(3月份前)。一是深入实地,逐村调查摸底,按照《河北省村庄和廊道绿化景观提升攻坚行动技术手册》有关要求,做好村庄绿化规划设计和年度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分解落实到具体地段。二是搞好宣传教育和动员工作,营造造林绿化浓厚氛围,调动群众积极性。三是提前做好苗木采购、调运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3月—12月上中旬)。一是按施工设计做好绿化地块整治工作。二是做好村庄绿化培训示范指导工作,真正做到任务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三到位”。三是倒排工期,强化措施,扎实推进,确保年底前完成村庄绿化任务。四是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做好新植树木管护工作。

      (三)检查验收阶段(12月下旬)。一是11月底前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县提升办完成村庄绿化验收工作,二是12月中旬前市级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市提升办按15%比例完成村庄绿化核查工作。三是12月下旬省林业厅会同省提升办按5%比例完成村庄绿化抽查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政府主导、部门配合、属地实施”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责任,确保谋划到位、宣传到位、组织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一是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村庄绿化工作的领导。二是签订责任状,明确绿化任务和责任。三是加强协调督导,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强化督导检查,深入现场及时调度,齐抓共管,协同推进。

      (二)科学规划设计。要认真组织编制村庄绿化规划,要因地而宜,因村而宜,科学规划,宜林则林,宜果则果。规划设计必须实地调查,摸清底数,做到实事求是、数据准确、切实可行。要突出地域差异,多林种、多树种结合,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相结合,乔、灌、花、草结合,大力推广优良乡土树种,着力营造混交林,提升景观效果。

      (三)强化科技支撑。整合各方面的力量,通过召开现场观摩会、举办技术研讨培训班和讲座、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开展面对面培训、印发技术资料等方式,进行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实行“零距离”指导。要严把整地关、种苗关、栽植关、浇水关和管护关,做到环环相扣,有序推进,确保造林质量,提高造林绿化成效。

      (五)加强督查考核。要建立村庄绿化基本情况、施工进度和绿化资金投入台帐,实行精细化管理。要建立周汇总、月报表、季调度制度,开展定期或不定期督导检查,全面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形成全力以赴推进工作的态势。加强项目资金监督管理,确保有限的资金真正发挥作用。要建立村庄绿化验收和综合评价制度,年底前对村庄绿化完成情况进行严格考核验收,未完成目标任务的,不予兑现相关政策支持。

      各市县要高度重视信息上报工作,配备专门人员,建立村庄绿化进度统计月报表和信息快报制度。各设区市及省直管县(市)要将3010个省重点村村庄绿化进展情况及《____市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3010个省级重点村村庄绿化进度及资金情况统计表》(见附件2)和《____市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省级重点片区村村庄绿化进度及资金情况统计表》(见附件3),经主要领导签字后,于每月28日前上报省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传真:0311-88607680,电子信箱:[email protected])。

 

      附件:1.2015年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3010个省级重点村村庄绿化任务表

                              2.____市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3010个省级重点村村庄绿化进度及资金情况统计表

                              3.____市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省级重点片区村庄绿化进度及资金情况统计表

附件1:2015年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3010个省级重点村村庄绿化任务分解表

 

序号

任务

新增植树(株)

新增绿地(㎡)

环村林带(亩)

总计

15315742

197840.56

97967.65

1

石家庄

2534727.62

41718.58

20278.20

2

承德

2362993.20

15572.76

7303.55

3

张家口

870232.6

8477.80

3336.08

4

秦皇岛

294082.49

5037.48

1755.01

5

唐山

1536730.58

14823.30

7270.11

6

廊坊

1274512.14

23963.00

12748.07

7

保定

1187106.00

16212.79

9095.31

8

沧州

1593590.62

22913.59

11095.72

9

衡水

1299963.54

11177.73

5135.74

10

邢台

825340

11828

7771.1

11

邯郸

1433112

24330.58

11052.56

12

定州

72905

1372.95

985

13

辛集

30446

412

141.2


 

附件2      ____市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3010个省级重点村村庄绿化进度及资金情况统计表

县(市、区)

村庄绿化进度情况(含庭院、街道、隙地、沟渠坑塘、环村林和公园绿地)

资金计划安排及落实到位情况

合计

分项统计

省级以上(万元)

市、县财政(万元)

社会资金(万元)

新植树木株数(株)

新增绿地面积(亩)

环村林建设

街道绿化

庭院绿化

沟渠坑塘绿化

公园绿地建设(含隙地绿化)

计划安排

落实到位

计划安排

落实到位

计划安排

落实到位

绿化长度(米)

绿化面积(亩)

新植树株数(株)

新植树株数(株)

绿化面积(亩)

新植树株数(株)

绿化面积(亩)

新植树株数(株)

绿化面积(亩)

新植树株数(株)

绿化面积(亩)

 

 

 

 

 

 

 

 

 

 

 

 

 

 

 

 

 

 

 

 

 

 

 

 

 

 

 

 

 

 

 

 

 

 

 

 

 

 

 

 

 

 

 

 

 

 

 

 

 

 

 

 

 

 

 

 

 

 

 

 

注:

1.新植树木株数=环村林新植树木株数+街道绿化新植树木株数+庭院绿化新植树木株数+沟渠坑塘绿化新植树木株数+公园绿地(含隙地)新植树木株数

2.新增绿地面积=环村林绿化面积+街道绿化面积+庭院绿化面积+沟渠坑塘绿化面积+ 公园绿地(含隙地绿化)绿化面积

3.庭院绿化面积每株新植乔木折算14平方米,其他绿化面积按实际覆盖面积计算。

附件3  ____市2015年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省级重点片区村庄绿化进度及资金情况统计表

片区名称

省级重点片区村庄绿化进度情况(含庭院、街道、隙地、沟渠坑塘、环村林和公园绿地)

省级重点片区资金计划安排及落实到位情况

合计

分项统计

省级以上(万元)

市、县财政(万元)

社会资金(万元)

新植树木株数(株)

新增绿地面积(亩)

环村林建设

街道绿化

庭院绿化

沟渠坑塘绿化

公园绿地建设(含隙地绿化)

计划安排

落实到位

计划安排

落实到位

计划安排

落实到位

绿化长度(米)

绿化面积(亩)

新植树株数(株)

新植树株数(株)

绿化面积(亩)

新植树株数(株)

绿化面积(亩)

新植树株数(株)

绿化面积(亩)

新植树株数(株)

绿化面积(亩)

 

 

 

 

 

 

 

 

 

 

 

 

 

 

 

 

 

 

 

 

 

 

 

 

 

 

 

 

 

 

 

 

 

 

 

 

 

 

 

 

 

 

 

 

 

 

 

 

 

 

 

 

 

 

 

 

 

 

 

 

注:

1.省级重点片区重点村名单从河北林业网——河北省农村面貌改造提升行动(基层建设年活动)——村庄绿化专题栏中下载。

2.新植树木株数=环村林新植树木株数+街道绿化新植树木株数+庭院绿化新植树木株数+沟渠坑塘绿化新植树木株数+公园绿地(含隙地)新植树木株数

3.新增绿地面积=环村林绿化面积+街道绿化面积+庭院绿化面积+沟渠坑塘绿化面积+ 公园绿地(含隙地绿化)绿化面积

4.庭院绿化面积每株新植乔木折算14平方米,其他绿化面积按实际覆盖面积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