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赶大集寻找地道的年味

12.02.2015  11:39

 

■上庄大集人山人海,从京赞公路到西三环足有2公里长

■有市民说,“春节前不赶一次上庄大集,总感觉像是没有过年

  ■李双双老奶奶还在卖自制的虎头鞋。

  ■元氏县的李大哥销售自家酿制的黄酒。

  ■崩爆米花的摊位不时发出一声巨响。

  ■高粱秸秆做的饺子帘、笤帚。

春节将至,省会很多市民扶老携幼到三环周边乡镇赶大集买年货、赏民俗、寻年味,渐渐成为一种流行的过节方式。市民们赶大集不仅仅是怀旧,更是被丰富的货品和实惠的价格所吸引。不过,也要小心骗子和伪劣商品哟!

□文/图 本报记者 孟醒石 通讯员 解卓伦

现场

上庄大集各种摊位足有2公里长

昨日是腊月二十三“小年”,又逢上庄大集,各种摊位从京赞公路向东一直摆到了西三环,足有2公里长。上午10时,已是人山人海,还有不少市民拖家带口乘坐325路、357路公交车,从三环以内的城区赶过来。其中大多数是老人,他们拉着带滑轮支架的大空袋子,专门来此采购年货。“春节前不赶一次上庄大集,总感觉像是没有过年。”桥西区茗秀园的张大爷说,早年西王、张营村的集市也很大,后来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集市被挤到一条小街里,货品很少,赶着不过瘾,他们就来赶上庄集。

在上庄集上,还有几个手拿长镜头相机的摄影爱好者,刘智慧就是其中一位,他说:“赏民俗最好还是到集市上来,这里的年味更浓。”大红灯笼、年画对联、干鲜果品都是大路货,而真正的老民俗还需要用细心的目光来发现:那位年近九旬的李双双老奶奶,还在角落里卖她亲手做的绣花鞋、虎头鞋,身体依然硬朗。那位用手摇炉崩爆米花的中年男子,还会时不时放出大炮一样的巨响,吓人一跳。而本报曾报道过的磨刀老师傅赵文魁,已经因病回老家了,春节将至,很多市民的刀剪没处磨,都感觉特别遗憾。唯有消失之后,才会感觉到这些童年记忆中的老手艺老行当的可贵,如今也只有在乡镇大集上才能看到。

除此之外,还有元氏县的李大哥,开着三轮车,拉着几大桶自家酿制的黄酒,“平时我们都自家喝,只有春节前才来上庄卖。”还有商贩现场制作麻糖,贩卖高粱秸秆做的饺子帘、笤帚,出售装枕头的荞麦皮、黍子皮。“大人枕头用荞麦皮,小孩的枕头用黍子皮。这些原生态的东西,超市很难见到了。来,给我称三十斤。”一位老大爷说。

爱吃猪头肉的,这里有刚出厂的生猪头;爱吃烤羊腿的,这里架起整只羊,现割现卖。市民们赶大集可不光是为了怀旧,还因这里商品的丰富和价格的实惠。行唐红薯、赞皇大枣、平山核桃、新乐红薯粉条整车整车地卖,都是地道的土特产。

提醒

赶大集当心骗子和假冒伪劣商品

大集热闹异常,也给了浑水摸鱼的人机会。赶大集第一个要防的就是小偷。昨日记者看到,当地民警、协警三五人一组,在大集上来回巡逻,维持集市治安。第二个要防的是假冒伪劣商品,比如有人摆出很多衣服,声称是各种名牌断码尾货,但做工粗糙,颜色不正,一看就是假货;有商贩兜售的玩具汽车,刚玩了一会儿,轮子掉了一个;还有商贩缺斤短两;这都需要顾客耐下心来,货比三家,讨价还价。第三个要防的是无孔不入的骗子,他们专门针对有贪小便宜心理的老年人,设好圈套,请君入瓮。

昨日11时许,记者看到,在上庄集贸市场东门西侧一个隐蔽的角落,一群老人围着一个三十来岁的男子,男子站在凳子上,正在宣传一种具有“保健”功能的鞋垫,声称只要垫了他的鞋垫,就能治疗各种腿脚麻木、高血压、心脏病。男子先说他们只是某公司的市场推广人员,要把鞋垫免费赠送给各位老人试用。男子每赠送一轮,就让围观的老人听他口号,同时举着鞋垫。如此一来,又引得不少老人加入进去。

等很多老人拿到鞋垫后,男子又改口:“大爷大妈们,你们看我口干舌燥挺可怜,就赏我一口饭吃。每副鞋垫5元钱。”有的老人给他钱,有的老人不给。而给他钱的老人,随后又得到一种盒装的保健品奖励。没给他鞋垫钱的老人见状,又抢着付款。

记者见状,就举起相机对着这名男子拍了一下,没想到被他发现了,他举起手来指了指记者,旁边蹿出一个穿黄棉袄的光头男子,让记者把相机中的照片删了。为避免冲突,记者删除了照片。随后佯装在周围拍别的场景,过了一会儿,又转回去对他们拍了几张。

随后,记者联系了上庄工商分局,对这帮可疑分子进行举报。执法人员赶到现场,这帮人趁人多混杂,溜走了。执法人员便对整个市场进行了排查,对一些不良商贩进行了坚决的清理。

对此有专家感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中村的集市都消失了。而三环周边上庄等乡镇的集市,却成为很好的补充,使得“到乡镇赶大集”成为一种生活和过年的方式。三环周边各乡镇也应该从中看到市场商机,切实完善各种服务和管理,把集市做大做强,成为带动一方经济发展的发动机。

编辑: 双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