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农村性别比例失衡 谁来“拯救”农村男青年?

08.07.2014  11:32

    (燕赵都市报记者 王小波 )“虚岁22了,还找不到对象,一过二十五,铁定要打光棍喽”“农村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造成农村未婚男青年找对象难”城乡差异改变了农村女青年的择偶观,将部分女青年推向城市。“过去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现在是农村女子不愁嫁。”农村适龄结婚段男多女少,让男青年找对象越来越难,“彩礼”和结婚成本骤增,各种苛刻的条件让年迈的父母苦不堪言。当婚姻成为超出理性的高消费,婚姻资源必然向经济实力强者集中。然而,中国农村又有其特殊性,城乡的巨大落差,导致城乡婚姻资源呈现不对称性流动,更加剧了农村青年娶妻难……

    为“三小”而奋斗

    黄褐色的麦茬和绿油油的玉米在大地上任意铺展,赵子其(化名)家白色的二层小楼在田野边很扎眼,在柏乡县这一带农村,赵家房屋算得上体面的优绩股。

    一部国产小汽车停在楼前,这是赵家最近为赵子其添置的,车价十来万元。这部车整天静立在那里,车身锃亮锃亮,赵子其偶尔开着它去县城边上的公司上班。绝大部分时间里,他骑着电动自行车,往返于家和公司间10余公里的乡间小路。“这车的摆设作用大于实际用途,说白了,就是为了给我找对象买的。”赵子其摸着头,腼腆笑笑说。

    这个21岁的农村青年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他有着中等偏上的身高,阳光帅气的面孔,接受过中等职业教育,还有一份较为体面的工作。不过,他的婚姻目前成了全家焦心的大事。“虚岁22了,还找不到对象,一过二十五,铁定要打光棍喽。”乡亲们七嘴八舌,给他指出身边“那个谁”的惨痛教训。

    赵子其并没有闲着,他是媒婆那里的“重点户”,毕业以来,相过30多次亲。相亲的经历让他心里起了疙瘩,渐渐演变成无奈。“女方条件是越来越高了,除了彩礼大涨外,现在都要‘三小’!”赵子其摇头苦笑说,三小是指要有小汽车、在县城里有小楼(单元房)、婆婆年龄要小。他听到这些很是反感,却又不得不屈从于现实。“我正在朝最后一‘小’努力,争取在县城买套房。”赵子其生活的小县城,房价每平方米已达3000多元,主力户型均在120平方米左右。没有40万元,很难集齐“三小”。

    40万元是个什么概念?一位村民掐指算了一笔账:今年麦子每市斤的价格是1.3元,一亩地的毛收入也就千余元,刨去农药、化肥、水电等成本,能落个500元就不错了。外出务工,成了改善家庭生活的唯一出路,每年的积蓄大约有2万元。如果一家有一个儿子结婚,大半辈子的积蓄全没了。

    谁家的孩子结婚时拉高了标准,其他人就会争相效仿和攀比,如同传染病蔓延。在农村,因孩子结婚,年迈的父母负债累累的比比皆是。

    男多女少的困惑

    买汽车充门面的并不仅有赵子其。在赵家附近的某葡萄种植专业村,去年以来新增了十余辆小汽车。村民笑称,这些小汽车多是用来“招徕”新媳妇的,“有了这物件,在媒人那里说话底气才足”。“就是个大摆件,浪费!”隆尧县某村从事保险代理行业的武军(化名)说,农村小伙争相买小汽车的风越刮越烈,去冬以来,他代理了6辆车的上牌手续,“都不会开,也没驾照,平时晚上开进院,白天放门口,一年开不了几公里,摆那里都放坏了。不过,这是找对象的硬件啊。

    村民们说,结婚成本不断攀升的背后,是基于农村结婚年龄段女少男多的现实。“我看了看今年的兵役登记表,我村18到21岁的男孩有49人,其中1993年出生的就有24个,突然心里一惊,这么多男孩咋找对象?”柏乡县某村党支部王书记说,他特意跑到男孩多的那条巷子数了数,适婚男孩有10余人,女孩只有5人。

    王书记介绍,该村原来有三个专职媒人,因为适婚女青年少,手中资源有限,最近都放弃了这项职业。男多女少,造成彩礼、结婚条件越抬越高。沉重的结婚压力冲击着人们养儿防老的观念,“谁家要有2个儿子,真够老人喝一壶的!

    在赵子其所在的村庄,媒人成了香饽饽,她们整天骑着电动自行车走村串户。十里八乡,谁家有适龄待嫁的女子,媒人们了然于胸。以前,媒人们牵好红线,新婚夫妇往往以馈赠衣服等表示感谢,而今,她们的工作演化成乡村婚介所,每促成一桩姻缘,定婚收取2000元,成婚再收取2000元。

    即便如此,媒人们还是感到工作越来越难,“男多女少,女方提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你看我们村,适龄结婚的男子有40多个,待嫁女只有十几个。”专职媒人任某说,前二年,她说成了六七对儿,去年说成一对,今年到现在一对也没说成。

    隆尧县某村前年的彩礼钱标准为26000元,今年暴涨到68000元。“你不愿出,后面排队的多的是,有的女孩一晚上见三个男孩,见面礼都堆满了屋子。

    李茗(化名)在隆尧乡村从事劳务输出多年,一些工厂青睐16岁到35岁的女工,前几年,招女工相对容易,“贴完告示,人就跟着来了。”这两年,招女工如同“挖人”。他刚物色了一批工人,厂方要求最好是女工。最终,招到了6男3女,“这3个女工还是我跑到临城山区招来的,其中一个有点残疾。”“农村男多女少状况怎么变得这么严峻?”李茗有些困惑。

    因稀缺而“强势”的农家女

    农村青年男女比例天平倾斜到何种程度?隆尧县某村村民直观描述了这一状况,“我村有700多户人家,仅有40多户家里没有儿子,这一带的农村情况都差不多。

    邢台某乡的人口统计数据显示,该地男女出生比例为:1991年97比100;1992年100比100;1993年130比100;1994年160比100;1995年150比100……

    王艳彬是柏乡县一位地道的农民,他在劳作之余比较关注乡村问题。农村男女比例失调是近几年他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农村性别比例严重失衡,造成农村未婚男青年找对象难,让农村老人面临越来越沉重的经济负担。”正在某公司担任保安队队长的王艳彬说,附近村子的光棍越来越多,少则几十,多则上百。

    为什么会造成这种局面?王艳彬认为,一是农村传宗接代的传统思想影响较城市更甚,部分人通过地下鉴定选择性堕胎,严重影响了男女性别比例;二是近些年来外出上学的女孩越来越多,受过一定教育的女性很难再回农村找对象。

    王艳彬在做过多例村庄调查后发现,同样是受过中等职业以上教育的农村男女青年,大约有70%的男性在城市无法扎根时会选择回乡择偶,但仅有30%的女性会选择回乡择偶。

    而从全国范围来看,男多女少的趋势短时间无法逆转。

    研究者认为,城乡人口流动导致婚姻资源的不对称性流动以及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期严重失调所形成的双重挤压,让农村“娶妻难”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女性在婚姻市场中处于强势地位。

    据村民介绍,平原地区农村娶妻难问题过去不突出,因为相对于山区尚有优势。“以往难找对象的都从山区找、从外省找,这几年国家搞退耕还林,我们这里没优势了,外地媳妇也不愿过来。”“过去是皇帝女儿不愁嫁,现在是农村女子不愁嫁。”柏乡一村干部感叹,他认为,这不仅使结婚负担越来越重,还让家庭结构变得脆弱,“小夫妻一吵架,女方就要闹离婚。”实际上,农村离婚率处于上升通道。

    光棍潮涌,农村将是重灾区

    农村女在婚姻市场上行情看涨,男孩家庭经济压力徒增,已经冲击了乡村“生男生女”的看法,但以此判断“重男轻女”观念已经改变还为时尚早。

    王艳彬说,在农村人们骨子里还是愿意生男孩。男孩不仅意味着增加劳动力,还意味着承包到更多的土地。在一些富裕的村庄,分配集中盖楼的标准是,这家有几个儿子。

    男女比例失调带来大量“剩男”的婚姻难题,亦会引发其它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为扭转这一现象,国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关爱女孩”等行动综合治理人口出生性别比,试点地区的独女户家庭或者双女户家庭会得到特别的经济资助。但有专家担心,在男尊女卑的现实中,部分农村地区妇女的土地承包权益都难获保障,这些经济杠杆政策在执行中如何才能确保不走样?

    在农村男觅偶难度越来越大时,城市的“剩男”问题似乎并不突出。

    “一些城里男人来乡下找对象,就跟过去我们从山区或贫困地区找对象一样。”王艳彬说,城乡差异改变了农村女青年的择偶观,将部分农村女青年推向城市。

    一个浅显的事实是,同样是在乡村,那些供职于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人,很多受到农村女青年的偏爱。

    城市不仅在生活环境和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上占据优势,还意味着生活更有保障。

    “什么时候农村人和城里人一样,都享有养老保障,农村光棍会少得多。”王艳彬写了一篇文章贴在网上,标题是“尴尬的农村婚姻”,期望引起人们关注。

    只是天平已经倾斜,也不乏治理药方,却无法改变千万级数“光棍”即将到来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