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研究制定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

06.08.2015  13:40

8月4日,农业部公开了对今年“两会”期间政协4669号提案的答复,表示对提案中提到的推进转基因产业化发展、加强转基因技术研究及转基因科普宣传等问题高度重视,将进一步采取措施做好相关工作。

农业部在答复中指出,正研究制定转基因品种审定办法,修订《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积极推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修订工作,建立健全转基因产业化的相关制度。

而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农作物品种在进入审定之前,需要做2-3年的区域试验。现在我国只在棉花品种上开展了转基因品种的区域试验和审定,尚无其他农作物转基因品种进入区域试验阶段。也就是说,哪怕现在转基因水稻、玉米有些品种进行了转基因研究,并有了比较好的成果,现在就开始区域试验,最快也要两年后才可以进行审定,审定通过的话,才可以进行产业化推广。但现在这些作物还没有开展转基因品种区域试验的计划。”

棉花转基因技术获突破

干旱、盐碱、虫害,成为当前转基因研究要解决的重点突破领域。

目前,国产转基因技术已在棉花领域实现突破和推广。记者了解到,国产转基因抗虫棉品种的市场份额已达96%以上。

据媒体报道,中国农科院统计结果显示,1951年-2009年,我国年均农作物受灾面积每十年增加7000万亩以上,年均因灾损失粮食每十年增加100亿斤以上,年均农业经济损失每十年增加200亿元以上。

据了解,旱灾造成的农作物损失占自然灾害损失总数的60%,而洪涝和病虫害各占到10%左右。

2013年,农业部种植业司负责人对媒体表示,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耕作制度变革,我国病虫害灾变规律发生新变化,严重制约我国粮食持续丰收。据统计,我国农作物病虫害呈多发重发态势,每年发生面积近70亿亩次,因防控能力不足每年造成粮食损失近500亿斤、经济作物损失350多亿斤。

而转基因技术的研究,以抗旱、抗虫为重点突破领域。根据农业部答复,针对我国干旱、盐碱、病虫多发、气候变化等农业发展重大问题,转基因研究与应用加强技术研究,突破核心关键技术,优先攻克抗虫、耐除草、抗旱等性状在主要农作物应用上的技术难关,培育转基因棉花、玉米、大豆等重大品种,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带动现代种业发展。

主粮未进入转基因审定

从批准进行基因研究,到走出实验室进入区域试验,再进入审定环节,这是一颗转基因作物种子进入产业化推广之前的必经步骤。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转基因作物要进行商业化种植,必须拿到审定证书、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然而目前除了转基因棉花,其他转基因作物尚未进入品种区域试验环节。

进行一项转基因作物的研究,需要先对要进行转移的基因安全性作出评估,在确认该基因安全性之后,才可以将基因与作物进行转移,而成功进行了基因转移的作物,是否具备市场推广价值,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为期两年的区域试验,从抗性、适宜区域、品质、产量等数据作出判断。“到目前为止,除了棉花,尚无其他转基因作物品种参加区域试验,事实上,在参加审定之前还需要有至少两年的区域试验报告,而据我所知,尚无转基因作物进入区域试验环节。”8月5日,一位资深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而在前不久关于 《种子法》修改的争议中,关注焦点多给予了“审定制度”,要求取消“审定制”的呼声甚高,而对“审定制”进行改革更已成为普遍共识。

在此前提下,转基因作物将以怎样的速度通过品种审定,进而进入产业化推广环节?“事实上就算从现在起转基因作物进入区域试验,也需要两年的时间才可以总结出试验数据,再接受是否值得进入市场推广的考察,”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现在距离转基因水稻、玉米等真正进入商业化推广环节,还早。”(来源: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