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用肥提出零增长目标

18.03.2015  11:47

农业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不会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为什么要提出化肥零增长目标?这一目标对粮食稳产是否产生影响?如何提高有机肥替代比例?新华社记者就此采访了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曾衍德。

化肥用量过多影响农业生态环境

问:农谚讲,化肥是粮食的“粮食”,为什么还要提出化肥使用量减量?

答:我国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开始普遍使用化肥,大体有40多年的历史。但是,我国化肥用量比较多,也是一个现实的问题。资料显示,从1979年至2013年35年间,我国化肥用量由1086万吨增加到5912万吨,年均增产率5.2%。

近几年,因大力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化肥用量增长率出现下降,目前降为1.5%以下。但我国农作物亩均用量仍高于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化肥用量过多不仅造成成本的增加,也对农业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影响。这正是我们实施这项行动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走出一条节本增效、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首先要减去因不合理施肥造成的多用的部分化肥,实现利用效率的提升。其次是要推进有机与无机的结合,实现生态环境友好。

化肥零增长不会危及粮食安全

问:在增长压力依然很大的背景下,化肥减量是否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答:化肥减量非但不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影响,而且有利于粮食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其理由有三:一是我国化肥用量较大作物主要集中在蔬菜和水果,尤其是设施蔬菜用肥量更大。

二是我国粮食作物的施肥水平高于发达国家,在不同区域还存在不合理现象,但我国针对不同区域已经建立了一些成熟的技术模式,特别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的推广,不会影响粮食单产。

此外,近些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已经有一些成熟的做法和经验,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和有机肥的利用,能够减少化肥用量,还能实现产量的提升和节本增效。基于以上的判断,实现国家粮食安全新战略的目标,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着力提升耕地质量,化肥减量不会影响国家粮食安全,能够守住“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底线。

推进有机肥的利用

问:长期以来,我国农民都已习惯使用化肥,有机肥的用量在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化肥零增长目标能实现吗?

答:当前农村劳动力短缺,有机肥用量在减少,这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有机资源很丰富,但利用率很低,利用率不足40%。我们开展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一个重要的途径就是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这样化肥减量的目标才能实现。如何推进有机肥的利用,主要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第一,推广机械施肥技术,解决农村劳动力短缺的问题。支持企业研发推广有机肥运输及高效施用机械,发展有机肥机械施肥,克服人工短缺、有机肥施用费时费工问题。

第二,推进农牧结合,实现有机肥资源化利用。现在畜牧养殖规模化是一个必然趋势,当然也带来畜禽粪便堆积的问题。今后在推进农牧结合中,特别是在城郊肥源集中区和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周边建设有机肥工厂,在畜禽养殖集中区建设有机肥生产车间,在农村秸秆丰富和畜禽分散养殖区建设小型有机肥堆沤池(场),逐步实现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

第三,争取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应用有机肥。要加大政策扶持的力度,以补助的形式鼓励新型经营主体和规模经营主体增加有机肥施用,实现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不断培肥地力,减少化肥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

第四,创新服务机制,提高有机肥资源的服务化水平。发展各种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转包户、种田大户等提供全程或阶段性、季节性施肥服务,有效克服农村劳动力短缺的瓶颈。引导企业生产有机肥商品肥。

(新华社北京3月17日电)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