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创客创出诸多新业态

15.05.2015  11:14

O2O营销、农作物迷宫、合作社管家……有志青年再弄潮

本报记者 侯天仪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潮,已经席卷到我市农村地区。无论是资本下乡、农村电商,还是农民工返乡创业,都渴望结合传统农业制定新想法、好技术。5月13日,记者走访部分农业创客群体,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我市为鼓励农村新业态所做出的努力。

传统农业涌现创客

创客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这个词也因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火了起来。活跃在农业里的创客们,一般会利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技术、新理念,改良传统农产品的流通、加工与生产。

石家庄毛驴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梁云凯觉得自己就是一名农业创客。有时候,他走在地里,头脑里的创意想法就像脚下的绿苗一样,“噌噌地”冒了出来。他不仅成立了毛驴车蔬菜配送平台,玩起O2O营销模式,对接上市区5个小型社区居民;尝试水果盆栽技术,推广家庭盆栽种植;在种植基地附近,还建起了透明式的手工作坊……

没有创新,这些是实现不了的。”梁云凯说,科技创新和创意能力,是检验农业创客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最近,他正琢磨新上一个“农作物迷宫”项目,让市民在亲子游中感受不一样的采摘乐趣。

还有一些农业创客,他们虽然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但也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石家庄农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团队把自己定位为“合作社管家”,提供合作社并不擅长的运营、宣传、项目申办等特色服务,还为合作社之间提供交流的机会。

农业创客虽然数量不太多,但是类型和定位区别明显。一类是城市青年,带着技术、资本回到农村土地实践;另外就是返乡创业的青年农民,他们掌握着新理念、新知识,让新业态和城市居民需求始终相适应。

具备创新思维、互联网理念是农业创客的共同特征,不过对于他们,这条“创客之路”走起来并不平坦。

在这方面,梁云凯有亲身体会。他表示,做一个创新的农业项目特别难,可是别人复制起来却很容易。“很多农业企业跟风做,模仿成功的项目,这样风险和成本都比较低。但是一窝蜂上马后,造成模式单一,消费者审美疲劳。

此外,如何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也让梁云凯比较发愁。“农业如果想增加利润,就得从增加附加值着手。这个跟品牌、包装有直接关系,对于单个创客来说,是个复杂的工程。

资金如何筹措,同样也是创客需要面临的难题。不少实践者表示,别看现在农业项目发展形势很好,但要扩大再生产很难。而且土地也是流转承包的,不能用作抵押,需要资金的时候,如果贷不到款,发展就会遇到很大困难。

扶持创客添动力

创客“风光”背后,也承担着力量单薄、市场风险较大等问题,因此也需要各地加大扶持。

怎样才能让创客们获得成功、成为推进农业发展的新力量?在鹿泉区团委书记马然看来,“农业‘创客’是现代农业的弄潮儿。”他们将技术、创意注入农业,促进了农业发展方式转变,而创客群体就如同“星星点火”,成为带动区域致富的发力点。

为了推进农村区域化团建,为农业创客提供成长环境,鹿泉区组织成立了三百余人参加的“青农汇”,通过及时指导、案例培训,将辖区内农村青年致富能手凝聚在一起,激发农业创意,并促成落地。

如今,“青农汇”已经成为独具特色的创客孵化平台,创新开发出一系列种养、农产品加工、休闲农业等特色农业项目。并形成了“每日微信、每周碰面、每月联谊”的互动机制,集中打造了“皇家进贡谷家峪香椿”、“苹果皇后栈道苹果”等特色农产品,受到市场消费者欢迎。

编辑: 张小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