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组织方式应适应大数据监督需求

14.01.2016  10:36


  最近,某地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机构最近组织了对省、市、县三级机构的企业保值增值“一条鞭”异地交叉审计,审计既摸清了全系统内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共性和突出 问题,也研究和提出了保持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为省级商业银行管理层战略决策,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大数据,同时,在实战中摔打锻炼了各级内审队伍,提 高了内审工作的独立性,以及队伍的信息化运用水平。笔者不禁要为这种适应形势需要,组织“大兵团”作战,开展系统审计,服务企业长远发展,提高企业竞争力 的做法,击节叫好。

相对过去一个独立的单位、一项资金、一个工程的“点”性监督格局,所提供的数据零散和局部而言,内部审计也需要具备“线”性思维,根据大企业和大行业组织架 构的复杂化和层级化,经济活动内容和规模的多样化和增量化,开展内部监督,从系统的角度提供大数据,便于企业管理层从整体和全局上判断经营状况,对未来发 展作出战略决策,比如大银行、大型企业和大垂直管理行业,尤其需要推进这种组织方式。

开展系统审计,复杂性和难度显而易见,其往往呈现集群化、多专业融合和资源充分整合等特征,即涉及的审计对象层级多,审计事项内容多,审计项目覆盖面广,审 计项目综合性强,审计披露的数据宏观性强,审计人力技术等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高,审计的效率和质量高,一个项目里往往有多个单位的人参与,包含多个子项 目,而且各子项分属不同的专业审计。对内审人员查核问题、综合分析、计算机应用、现场管理等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啻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笔者以为,系统和行业发展离不开大数据支持,内部审计应该因时而动,顺势而为,迎难而上,勇于挑战,站在全行业整体和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开展内审工作,以 充分释放内审生产力。为此,处于系统顶层地位的内审机构,应该切实发挥领导、组织和协调作用,首先,要优化配置审计人力技术资源,将组织架构内的各级内审 机构、手工审计与计算机辅助审计合成统筹到一起,为完成大项目提供强有力的组织和技术保证,必要时可从全局全系统范围内混编审计组,实行上审下和交叉审 计,使其达到1+1>2的聚合放大效应。

其次,要精细化地组织和操作审计业务,要规范科学制定审计实施方案,必要时还要进行试审,使审计实施方案更加切实可行和周密细致。大型项目审前必须抓好参审 者全员业务培训。在审计过程中,出现方案未考虑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时,要及时调整和应对。审计全过程应加强现场质量管理和控制,积极探索审理和责任追究制 度,把质量隐患消灭在萌芽及过程中。

再次,将各专业审计融合到一起,争取一次审计完成多项任务,一次审计管多年,一次监督全方位,比如将经济责任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财务收支审计、内部控制审计、管理效益审计和工程决算审计等专业审计结合到一起,以避免重复进点和审计,从广度和深度上适应高层次监督需要。

还要揭示反映问题全面而有侧重,对疑点信息做到互通共享,审计成果统一汇总分析,重大问题、共性问题和高风险问题皆有涉猎,意见和建议点面结合,形成专题报 告、审计信息、综合报告等“精品”和“高端产品”成果,为决策管理层了解和解决全面情况和突出问题,提供权威依据。(潘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