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探索教育资源共享北京高校入冀"升温"

15.01.2016  18:11

  导语:未来,学生“团购课程”还有什么新“玩法”?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未来,将探索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教育边界将向外延伸,北京学生有望到河北天津上实践课。

  京津冀将探索教育资源共享

  

  京津冀将探索教育资源共享。资料图

  北京学生有望到津冀实践

  未来,还将探索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索三地学生进行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实现形式,一方面将北京丰富的文化科技等社会大课堂资源向天津、 河北学生开放;另一方面,也探索将天津、河北两地独特的地方教育资源向北京中小学生开放,教育边界将向外延伸,北京学生有望到河北天津上实践课。

  实现学生跨地域交流

  北京市初中开放性实践活动从2015年10月底进入正式实施阶段,截至目前,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共上线851个活动项目,涉及电子与控制、健康与安全、结构与机械、能源与材料、数据与信息和自然与环境等七大类。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自主选课、团体预约和送课到校三种不同方式参加活动。实践课每个班大约有30名学生,一位教师主讲,5至6位助教协助教学,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将学习单上传到网上,学分将纳入中考成绩。

  北京市教委负责人表示,这样的课就是要让学生走出校园,适度“远离”校内的传统课堂和传统教师的教法,接触新的领域新的课程,开阔眼界、增加才干。未来,将探索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共享机制,探索三地学生进行跨地域、跨文化交流的实现形式。

  京津冀三地教育资源互利共享

  北京高校入冀“升温

  日前,张家口市崇礼县人民政府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签署了旅游教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在人才、科技、体育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加强交流合作,致力于培育高水平旅游服务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和体育产业发展。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颁布实施以来,京津冀在教育一体化方面取得的又一成果。

  与此同时,北京化工大学秦皇岛校区也将最快于8月开工建设。而在北戴河新区官网的“新区要闻”中,还有多条涉及北京科技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在京高校到新区考察的动态消息,进入盛夏,北京高校入冀的步伐也跟日渐“火热”的天气一样明显升温。除了跨地办学,招生也将有所倾斜。《北京市教委2015年工 作要点》就提出,要推进与天津、河北两地实现高等教育教学科研资源共享,建立学生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协商机制,推进基础教育优质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此 外,北京市教委还将支持北京市属高校在河北省适当扩大本科招生规模。

  京津冀部分高校有望互认学分

  天津工业大学校长杨庆新对京津冀高校合作提出了四个模式,包括校企对接、学科集优、专业共享、人才集聚。目前,天津几所高校已经建立了学分互认,课程可互听。他透露,学校将与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在“十三五”期间共建共享一批精品资源课程。未来,京津冀部分高校将有可能实现学分互认。在人才集 聚合作模式上,将计划通过校企间的人才互聘、交流和培养、培训,以及其他模式,提升学校人才的总体水平。

  京津冀教育强强联合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三地教育部门也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合作。目前,借助“互联网+”三地正实现着优势教育资源共享,建立合作协同发展联动机制。

  热评:京津冀教育一体化的基础是“资源

  市政协委员、史家胡同小学校长王欢表示,京津冀教育一体化最重要的是“资源”,资源共享是基础,三地民间的交流合作一直有,多以互派学生、老师访 问、交流和培训的方式进行。未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学教育,可以进行联合办学,以院系合办的方式共建优势特色学科;二是做大访学平台,通过接受访问学者共享优质高效资源;三是在京高校可以为河北、天津两地的高校专门培养输送人才。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