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十一连涨日子过得咋样

19.01.2015  13:13

连增能否持续,普惠式调整是否公平引关注

国务院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再提高10%。这是我国连续第十一年上调企退人员的养老金,全国近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因此受益。养老金上调是件好事,但也存在部分退休人员钱不够用、养老金“盘子”是否撑得起,以及上调政策有失公平三大关切。

养老金替代率较低,应建立正常调整机制

衡量退休人员生活水平通行的指标是“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与在职收入的比值)”。根据公开数据计算,2013年企退人员养老金替代率为44.13%,2012年为43.61%,2011年为43.2%。国际经验显示,当养老金替代率达到70%左右时,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与在职时大体相当,而低于50%时生活质量则明显下降。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教授熊晖认为,应尽快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可以选取通货膨胀率特别是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涨幅为挂钩指标,同时调整幅度还应与在职职工的工资水平挂钩。此外,还应建立健全多层次的保障机制,如建立职业年金,让老年人的生活有多个来源。

基金压力增大,连增能否持续?

我国2014年的企退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是2070元,8000万人养老金再次上调10%,每年基金支出将增加1987.2亿元。《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显示,2013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各项主要指标的增速普遍下降,基金运行压力越来越大。

未来养老基金压力会越来越大,一方面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老龄化进程加快,缴费的人相对减少、领取养老金人数增多;另一方面改革中转制成本的消化、提前退休人员的负担,都会对养老金的支出造成压力。”清华大学教授杨燕绥说。

从长远来看,测算养老保险基金的中长期收支缺口,促进养老金多元化投资运营,实现养老基金保值增值,是应对未来养老基金压力的必要条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朱华雄说。

退得早反而领得多,“倒挂”现象稍显不公

有学者指出,企退人员的养老金每年上调10%,这样的调整是普惠的,但却未必公平,甚至出现了“倒挂”现象:

——上个世纪80、90年代的企退人员,由于养老金起步点很低,经过连续调整后,也远低于2010年后退休的企业人员;

——同年参加工作,因年龄不同而退休时间不同,如果没赶上调整的节奏,后退休的养老金反而比先退休的少;

——不同城市的退休人员,由于养老金基数不同,上涨相同的幅度,拿到的钱却差不少,而且差异越来越大。

向运华等人认为,应合理确定养老金年度调整的幅度,与现行养老金计发办法衔接,使同等缴费条件的新退休人员与已退休人员年度调整后的基本养老金基本相当,形成基本养老金计发“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同时把调整范围扩大到所有参保人员,以保持前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衡。 据新华社电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