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癌症防治④:在不断规范中前行

05.01.2018  20:32

   “美国癌症5年生存率是69%,中国是30.9%”的数据曾引起社会热议和业界解读。除癌谱不同、预后不一、早诊率低外,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治疗不规范是国内肿瘤患者预后差的主要原因。

   ■疗效不均质带来的流动

   据相关行业数据分析:在海外就医的患者中,80%是癌症、重症患者。国外的技术更先进吗?多位专家指出,目前国际先进诊疗技术基本都已在国内应用,并不意味着“国外的月亮更圆”。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主任王贵齐教授说:“单独拿出北京、上海、广州癌症5年生存率和美国比,没有大的差别。但我国农村和城市、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卫生资源严重不平衡,导致医疗效果差别很大。做好肿瘤规范化诊疗,要解决卫生资源不均衡造成的治疗效果差异。”

   “有些患者迷信西方发达国家的治疗技术,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中国的肺癌手术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药物和化疗基本与发达国家同步。从肺癌的5年生存率来看,我国发达地区的诊治水平不逊于发达国家。”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胸外一科主任陈克能表示,提高基层诊疗水平是关键。

   一项由361位医生和411名患者参与的《中国肿瘤诊疗现状微调研》显示,一线城市的大型医院仍是患者首选,73%的患者首诊在当地,62%的患者在省会级别城市接受治疗。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外科主任支修益坦言:“加强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帮扶力度,让患者享受均质化治疗是当前的关键。”

  ■治疗“过度”和“不足”并存

   目前,我国共有135家肿瘤专科医院,1668家综合医院设置了肿瘤科,床位约19.3万张。此外,综合医院相关科室也开展了肿瘤诊疗工作。除西藏自治区外,全国各省份均设置了肿瘤专科医院,有26个省份建立了肿瘤防治研究机构。2009年,国家癌症中心成立,12个省份建立了省级癌症中心,26个省份设立了肿瘤质控中心。

   国家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介绍,为促进我国肿瘤规范化治疗,国家已制定完善相关技术规范,包括《中国市县级医院肺癌、食管癌等8种常见肿瘤规范化诊治指南》《乳腺癌诊疗规范(2011年版)》等,制定110多个跟肺癌、肝癌、结直肠癌等常见肿瘤相关的手术、放化疗临床路径;将肿瘤科纳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支持学科发展;将肿瘤专科医院纳入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范畴。

   但据记者了解,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中华医学会、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的一些诊疗指南,在很多医疗机构执行不到位,随意性大,差异很大。比如,一些医院对已出现转移等不适宜手术的肿瘤,仍然进行手术治疗。大多数综合医院均开展肿瘤化疗治疗,但部分医师不掌握化疗药物使用原则,不能科学制订化疗方案,药物选择和化疗疗程及剂量选择不当,对免疫增强药应用较随意,免疫增强药占比高。甚至一些未经验证的新技术、新方法也在开展,其恶果的典型代表就是“魏则西事件”。

   与过度治疗相对应的是,多学科协作、放疗、心理疏导、营养支持、姑息治疗等手段应用不足。支修益拿出数据:“5年前,很多医院都推广多学科协作诊疗,但现在真正开展的医院也就50%,通过多学科协作设计得到的治疗方案不到10%。”解放军总医院放疗科行政主任曲宝林介绍,一位肺癌患者需要内、外、呼吸、影像、病理、中医、放疗等10多个科室医生的通力合作,但在不少基层医院,往往是哪个科室先收治就治疗到底。

   曲宝林同时指出,我国肿瘤放射治疗学科建设刚刚起步,放射治疗医师培训不足,尤其是放射治疗所需医学物理师不足,且整体素质偏低。国产放疗设备研发也需要再加把劲。“美国七成以上的肿瘤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接受放疗,而我国仅为30%,这是不能回避的事实。”

   “关注患者生活质量做得不够。”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周琦教授指出,我国癌症患者中晚期者居多,但姑息治疗未得到充分重视,应普及肿瘤与人体和平共处,阻止肿瘤进展治疗要恰当,减少不必要的创伤性治疗等。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康复科主任唐丽丽提出,大多数癌症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未能得到及时治疗。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胃肠外科主任、临床营养科主任石汉平则指出,已覆盖3万个病例的跟踪研究发现,57%的肿瘤患者存在中重度营养不良,其中71%的患者没有得到营养支持。

  ■多管齐下促均质规范

   李大川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加强肿瘤诊疗规范化,从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规范诊疗行为、优化诊疗模式3方面入手,加强肿瘤学科建设和人才培训,加强肿瘤紧缺人才队伍建设,落实诊疗规范和临床路径,推行单病种、多学科诊疗模式。

   采访中,建立可操作的多学科协作模式成为业界呼声。多位专家指出,要探索合理的收费和绩效考评制度,建立可操作的流程和执行机制,帮助医院真正开展多学科协作。在人才培养方面,周琦建议,应建立肿瘤专科医师培训制度。唐丽丽认为,需要对肿瘤专业医生进行精神心理学培训,真正让心理干预与临床治疗相融合。石汉平则提出,需要重视患者的营养支持,及时发现和纠正患者的营养不良,提高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中国肿瘤诊疗现状微调研》显示,42%的医生明确表示学习时间不够,28%的医生每周学习时间不足5个小时。”支修益建议,学会、协会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培训,把专家总结的经验共识进行推广。更重要的是,应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远程技术,帮助医生提高学习效率,辅助药物决策、治疗方案制订等;将来也可以更多地借助远程会诊,综合国内外专家的智慧,为患者提供优化的治疗方案。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国家癌症中心主任赫捷介绍,2015年全国肿瘤登记点已有308个。目前,恶性肿瘤的大数据网络建设已初见成效,搭建了大数据中心环境和平台体系。“协同医学网络、诊疗大数据中心、质控信息平台,开展改善医疗质量的大规模循证研究,将为肿瘤规范化治疗贡献力量。”赫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