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文保基金会赴凤山关帝庙考察 弘扬关公文化

28.09.2014  20:21

  26日至27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关公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特邀文物保护、传播等领域的多位专家、学者来到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凤山关帝庙进行调研考察,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关公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殷强透露,此行意在弘扬关公文化,保护关公文化遗产。

  据了解,从元明到清末,中国曾有关公庙30余万所,现在大多被摧毁和废弃,所剩的关庙也都面临各种困难,关公文化遗产保护每况愈下。为加快对有关关公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发掘、整理、保护和研究,今年7月,“关公文物保护专项基金”经民政部批准成立,这也是中国唯一关于关公文化研究与保护的公益组织。

  凤山关帝庙位于河北承德丰宁满族自县凤山镇,始建于雍正十年(1732),光绪十一年(1885)重修。砖石木结构、条石台基、歇山券棚顶。现存正殿、东西配殿、东西配房、钟楼、鼓楼、过马殿、牌楼、石狮一对。2013年5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千多年来,关公信仰是中国最普遍的信仰,供奉他的庙宇遍及各地。在相当长的时期,人不分老幼,几乎人人信仰关公,家家拜关公。然而,在21世纪的中国,弘扬关公精神的意义是什么?

  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关公文化遗产保护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修崃荣在讨论中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在中国历史名人中,实践这三项标准的,只有关公一人。“后人信仰关公,就要做一个‘大丈夫’,这样的精神境界,会成为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力量。

  修崃荣表示,关公文化是走出国门的强大软实力。据统计,世界各国现有数千多座关帝庙,几千万海外华人大多信仰关公。有华侨说,信奉关公是为了维系中华传统。也有华侨说,信仰关公,可以让他们“再从国外顾中原”,关庙是华侨的“望乡堂”。

  修崃荣指出,当前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浮躁现象,社会正能量缺位,因此更应该培养具有奉献精神的价值观以及恪守诚信做人的基本道德。关公文化信仰就是其中之一。

  关公是三国名将,字云长,中国武圣、华夏文化名人,一生忠义仁勇,被历代传诵,是中华民族的道德楷模,一直受海内外华人推崇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