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坑套小坑 邯郸魏县4公里坑洼路困住上万人

10.09.2014  12:21

    河北农民报、农民互联网讯(记者李月锋)一条横穿3个村、影响近万名村民外出的要道,因年久失修,坑洼连连,在这条路上行驶的汽车不得不“扭秧歌”,严重影响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近两年来,邯郸市魏县北台头乡杜甘固村、尹甘固村、方里集村等村干部先后向县、乡政府反映很多回,两位县长作了批示,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受困的群众期望省、市交通部门关注此事,帮助村民修一修出村路。

     4公里坑洼路困住3个村、万把人

    这条路4公里长,至少有500年历史了,以前一直是土路。2003年,因杜甘固村是国家级贫困村,帮扶单位给了15万元,3个村群众摊了5万元,买砖铺到路面上,将泥土路硬化成了砖路。

    杜甘固村支书霍纯说,2005年至2010年,国家投资在农村搞“村村通”工程,乡政府认为砖路虽说标准不高,总算硬化了,就按“已经实现了‘村村通’”进行了上报。从2011年开始,路面老化,砖块碾碎,出现了大坑套小坑、积水成潭的现象,3个村联合申请修路项目,魏县交通部门告知‘村村通’项目没有了”。从此,砖路上的坑洼一天比一天多,路面一天比一天烂,一场大雨过后就得断交。

    这条路太难走了!杜甘固村老党员张洪州说:“尹甘固村有一辆跑涉县的长途客车,遇上大雨天,客车开不出去,就找人踩着泥水把车推到大路上。”过麦天的时候,联合收割机嫌路不好走,不愿意来割小麦,“人家一听是尹甘固、杜甘固的,一口回绝,路太难走了。”张红周说。

    杜甘固村干部、党员侯书成说,杜甘固村、尹甘固村、方里集村都是人口大村,合计近万人,主要靠这条路出村。因路不好走,群众外出不方便,经商作买卖的也不敢来,所以,这些村卖小麦的价钱都比别的村少一二分钱。修房盖屋更麻烦了,大车进不来,就把沙子、水泥卸到几公里外的大路边,用小车一点一点往家里倒腾,既费时又费力。

    两位县长作了批示 两份报告都被“否决

    群众出行困难,乡、村干部都心焦。北台头乡党委书记郝要岭说:“群众说的都是实际情况,乡里曾组织乡、村干部给群众垫路,简单修修补补,顶一会儿,时间一长,大坑小坑又出来了。

    2011年,魏县国土局在尹甘固村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尹甘固村支书尹吉说:“当时,国土局说负责修田间路,我们想借这个机会修一段出村路,能修一段算一段,村民挺高兴。施工队把一段砖路的路面推了,压路机也轧出了路基。”没想到,国土资源厅不同意魏县的施工方案,没有给尹甘固村修路,致使这段坑洼的砖路没了硬面,情况更糟糕,一下雨就成了泥潭。

    去年春天,3个村支书向时任常务副县长张顺桥递交《盼望修路的请示报告》,张顺桥在报告上作了批示。几天后,魏县交通局派人到现场勘察,测量的总长是4.3公里,预算是110多万元。紧接着,村支书们找魏县交通局领导,答复是“报告打上去了,等等吧。

    报告在省交运厅报批过程中,张顺桥调走了,村支书们担心“他的批示不顶用了”;又把请示报告送给县长卢健,卢健批示交通局“尽快办理”。

    县长批示了,交通局的报告打上去了,3个村群众像吃了“定心丸”。由于修这条路需要几十万元自筹资金,村干部早早就张罗集资的事。霍纯说:“今年正月,几个村干部都没歇着,开动员会、群众代表会、在外经商的致富能人座谈会,鼓励大家捐资修路,光致富能人就捐款6万多元。

    尹吉说,该村也在年前年后开了党员会、代表会、在外知名人士会,捐款修路的积极性很高,都表示“修路一开始,我们就拿钱。

    等啊、盼啊,从去年春天盼到今年夏天,“冰雹”来了。8月中旬的一天,去乡政府打听修路一事的村干部惊闻“尹甘固村、杜甘固、方里集的修路报告省交运厅没有批下来”,村干部们傻眼了。盼交通部门帮村民修一条出村路

    郝要岭对记者说:“听说报告没有批下来,乡里也觉得没法向群众交代。群众盼了3年,村干部跑了3年,乡政府也多次往上反映这事,可修路计划又落空了。”郝瑞岭说,10年前,农村路面硬化的标准比较低,铺了砖面就算“村村通”了。所以,交通局实施“村村通”工程时,没有安排这3个村进行路面硬化。现在,“村村通”项目没有了,砖路又轧坏了,老百姓出行实在难。

    “现在农村中老年人多,有个急病号打120,人家一听是杜甘固的都不愿意来,把命都耽误了。”提及修路一事,老党员张洪州感慨颇多。采访中,尹甘固村、杜甘固村、方里集村的乡亲们都盼望有关部门尽快帮他们修一条出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