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涿高速公路廊坊至北三县段———严冬里的坚守

21.01.2015  23:04

进入“三九”,天气一天比一天冷,大部分户外施工因为严寒的原因而暂停。然而,在密涿高速公路廊坊至北三县段的几处工地,建设者们仍然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施工。在这个寒冷的冬季,他们是密涿高速公路的守望者。

薄雪中的守候

在微微的落雪中,密涿高速公路廊坊至北三县段路基2标的机械手郭金龙从履带吊车上跳下来,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从早上7点开始到晚上5点,他已经工作了10个小时。今天他和另一位机械手一起,给鲍邱河大桥安装了5片梁板。他微微疲惫的神情里透露出一种掩饰不住的得意和满足:活儿干得漂亮!他和对面的搭档互相给对方竖了下大拇指。

他身旁的履带吊车真是个大家伙:22米长的“手臂”,90吨重的“身板”。它和几十米外的另一个大家伙一起,一边一个同时发力,便把长30米、重100吨的梁板毫不费劲地拎了起来。紧随着信号工的哨声指挥,起吊、下落、安装。30分钟的时间,一块梁板稳稳地“”在了盖梁上。

看似简单,其实不然。要想稳妥地把这个大块头放到最佳位置,关键在于运梁时一定要稳。因为履带吊车的角度是一定的,操作稍有不慎,便极容易发生倾覆,非常危险。这就需要机械手一是熟练地进行操作,二是默契地和对方配合。所以,经验在这里是非常重要的。干这份工作已经七八年的郭金龙,对这份工作可以说是驾轻就熟了。“明天再安装最后5片,鲍邱河大桥的60片梁板就全部搞定。紧绷了好多天的神经,可以稍微松一下了。”想到这,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日暮时的守望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三河市黄土庄镇党委书记李咏起站在小河沿村的泃河大桥前,凝视着高大的桥墩,心里感慨万千。2015年1月14日,距2012年8月30日他到黄土庄镇任职已过去两年4个月的时间。在过去的800多个日夜,为了解决密涿高速公路征地拆迁的问题,他无数次往返于泃河两岸。从刚开始的一筹莫展到现在成竹在胸,他倾注了太多心血。

不少黄土庄镇的人都知道李咏起为修高速公路连镇政府都拆了。因为原来的镇政府所在地位于密涿高速公路拆迁的红线以内,全镇3万7千多双眼睛都盯着。为了给所有的拆迁户做一个好榜样,镇政府率先迈出了拆迁的第一步,往北搬了1公里的家。

只有200来口人的小河沿村,是拆迁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它位于黄土庄镇的咽喉要道。全村一共就40多户人家,要拆迁的便占了16户。而且,这16户大部分集中在泃河的大堤上。大伙儿是你看着我,我瞅着你,任李咏起和省高速公路廊坊北三县管理处地方科科长梁建国磨破了嘴皮子,就是没有一户先动的。倒不是村民们真的不愿意搬走,住在大堤上也提心吊胆的,万一哪天泃河发大水,首先遭殃的肯定是堤上的住户。但是,因为个别人人趁机狮子大开口,漫天要价,拆迁工作迟迟没有突破。

怎么办?他们想出了一个声东击西的主意,先放出风声说因为拆迁太困难,管理处不得已只好改线。开始村民都不信,但是没几天居然看到Q1标的党支部书记张华来和项目经理冉崇远两个人一起在路上重新画起了线。村里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再也沉不住气了,她赶紧找其它村民一起商量。最后,村里一位叫谷晓东的村民和其它几户一起主动找到镇政府表示愿意积极配合拆迁,整个工作才总算有了转机。

寒风里的守护

开顶了!”一声令下,400多人的队伍同时开动了起来。刺骨的寒风里,在下穿铁路顶进框构的下方,40个500吨千斤顶一字排开,如一双双巨人的手推着这个重5000多吨的庞然大物——框构徐徐地向前挪动;在框构的上面,130多个工人自动分成两个一组,飞快地把原来塞在火车铁轨加固支撑梁与枕木之间的60多根木楔子拔掉,全部动作整齐划一,都在转眼之间完成;在框构的里面,3台挖掘机充当起开路先锋,为框构顶进掘开铁路路基土。

这是下穿京沪铁路框构顶进施工现场的一幕。顶进一次结束,京沪铁路开始通行。一辆长长的蓝白红相间的火车稳稳地驶近,片刻之后,旁边的京沪高铁上一辆灰蓝色的高铁呼啸而至。同行的摄影记者王海涛眼疾手快,用摄像机记录下了这个经典的瞬间。

1月12日,大桥迈出了第一步。1月15日,大桥共前进了23米。1月21日,大桥可顺利完成整个框构顶进。这段路程走起来并不轻松:京沪铁路每天有287辆火车通过,要想在保证火车正常通行的情况下施工,顶进就只能在没有火车通行的间隙进行。然而,它的难度并不仅限于此。与下穿京沪高铁的部分进行对接,是施工的又一个难点。下穿京沪高铁的部分属于现浇框构,即先做顶板再往下两边浇筑立墙——专业术语叫“逆结构”。按照一般的施工顺序,应当是先顶进京沪铁路,后逆结构施工京沪铁路现浇框构。但是考虑到拆迁情况和施工条件,在施工中先进行了逆结构施工。搞工程的人都知道,“死的”接“活的”容易,“活的”接“死的”困难。难则难矣,但在省高速公路廊坊北三县管理处处长霍雷声看来,再困难也要迎难而上,这是建设者的气概!(张伟 林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