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文化讲坛:滋养百姓精神家园

04.03.2015  12:04

滋养百姓精神家园 冀图讲坛举办读者交流活动

公益文化讲坛:

  

冀图讲坛举办读者交流活动

文博讲坛主讲人郭子慧女士讲课现场

新春伊始,我市各大公益文化讲堂已经竞相绽放自己的魅力,吸引着热爱文化的市民前去聆听、学习。

近几年,公益文化讲座渐渐融入市民的生活,就像绵绵的细雨,无声地滋养市民的心田,丰富着他们的精神世界。省图书馆的冀图讲坛、省博物院的文博讲坛、市美术馆的美术大讲堂、民间工艺博物馆的人民讲堂……一场场公益文化讲座,构建了一个培养市民健康文化生活的新载体,开拓了一条高雅文化走向社会、走进市民生活的新途径,打造了一个先进文化全民共享的新模式,市民沉浸其中,如醉如痴,品尝到了文化惠民的幸福和甘甜——

2015新年伊始,河北博物院邀请故宫博物院专家连续四期做客“文博讲坛”,开启了一段奇妙的博物馆文化之旅。连续四期,场场爆满,受到省会观众的热烈欢迎。

如今,公益文化讲坛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内容丰富多彩、讲课形式多种多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深受市民的欢迎,已然成为石家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市民带来丰富的精神食粮。春节前后,记者走进省会公益文化讲坛,亲身感受这些文化殿堂带来的精神上的饕餮盛宴。

特色鲜明 种类丰富多彩

文化的海洋浩瀚无垠,每一朵飞溅的“浪花”都闪耀着熠熠的光辉,折射出五彩缤纷的光芒。

自2011年7月1日开坛以来,四年多的时间里,每周六、日上下午时间档,冀图讲坛共策划举办了200余场嘉宾现场讲座,播放了200余场“讲座联盟”共享的视频讲座,每周日上午还播放精选的影视节目,配合每期的现场讲座或重要节庆日等的纪念活动。参加讲座及活动的听众、读者,已逾5万人次。冀图讲坛开设的“河北乡土文化讲堂”、“科普知识讲座”、“特别专题讲座”、“大众阅读系列讲座”、“文史艺术漫谈”、“家教课堂”、“法律知识讲座”、“大学生创业就业培训讲座”等多元化多系列讲座深受市民的喜爱。“迄今为止,冀图讲坛已成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图书馆品牌服务,被《中国文化报》称赞为‘城市教室’、‘市民课堂’。三年来,分别荣获省广电厅‘河北全民阅读活动优秀读书活动’奖,省文化厅第十一届‘群星奖’项目奖,以及河北省图书馆学会‘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一等奖等奖项。”省图书馆教育培训部主任崔稚英略带自豪地说。

2014年6月9日河北博物院文博讲坛首期开讲,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作了《城市文化建设与文化遗产保护》的专题讲座。此后,“文博讲坛”每周日举办一期,根据讲座效果不断优化宣传和授课方式,先后推出公益讲座三十多期,内容涉及文物考古、历史纵横、书画鉴赏、艺术品鉴等方面,主讲人都是在上述领域较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从讲座选题到现场施讲,他们力求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使不同文化层次的观众都能从中受益。

如何让好的艺术真正融入大众?带着这样的文化传播的职能和责任,市美术馆2011年11月正式开启美术大讲堂,每月一期,以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粹为目的,免费为大家提供学习的平台。首期讲座便以“从重大历史题材的创作谈如何欣赏和评价美术作品”为主题,特邀河北师范大学教授李维士现场主讲,他用自己对于艺术作品鉴赏的经验,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分析了如何鉴赏作品,得到了听众的广泛好评。当天到场的听众已近两百人,之后美术馆陆续接到市民关注与称赞的反馈,还有许多人询问第二期的讲座时间。市美术馆馆长刘锋说,开办这两项公益性文化惠民活动,旨在推动石家庄美术事业的发展,配合学校的美术教育,加强公众艺术知识的普及,让大众与艺术零接触。

因为石家庄素有“开国第一城”的美誉,新中国各项具有开创性的事业都从这里走来,而且都被冠以“人民”二字,“人民讲堂”因此得名,为了更深入地研究和传播石家庄红色历史文化。人民讲堂不同于一般讲堂,而是讲课与讨论相结合,专家与市民互动交流,课堂生动有趣,深受听众喜爱。开讲以来先后围绕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这里走来”、“纪念新中国成立65年”、“第一个宪法日——依法治国”等主题进行演讲。上至80多岁的老人,下至20多岁的年轻人,纷纷走进讲堂。华北人民政府成立纪念馆负责人安胜霞说,人民讲堂每月举办一期,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为石家庄的红色文化事业做出一点贡献。

作为拓展社会服务、架起与社会公众沟通桥梁的举措,公益文化讲坛关注的,不仅是一座城市的人文精神,更是生活在这座城市的群众的内在精神品质。

内容精彩 名师大家面对面

很多艺术作品,不知好在哪儿,也看不懂,更不明白为什么会有人欣赏?”美术大讲堂的艺术家帮您打开美术的大门;“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什么?谁能帮我选择适合我的书籍?”冀图讲坛上百位作家帮您推荐;“谁能教我如何鉴定字画、家中藏品?”文博讲坛的专家在等着您;“我想要了解石家庄的历史,去哪儿?”人民讲堂的红色历史学者会亲口对您诉说……

多年来,在省市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益文化讲坛一直借助优势资源,广邀各个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学者参与进来,并且依托优越的高等院校师资力量,邀请全省各高校知名教授讲座。通过多年积累,建立了自己的嘉宾资源库,形成了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主讲嘉宾队伍。他们丰富而切近实际的选题,使得讲坛始终受到百姓的普遍关注。

羊年新春,河北博物院进入喜庆祥和的“节庆年俗季”,著名民俗文化学者郑一民先生应文博讲坛之邀,以“中国梦,祥和年——春节文化漫谈”为题,围绕“春节的起源及文化内涵、春节文化的创新及志向、当代人如何过春节”三部分内容,为公众深入解读春节的历史渊源及文化内涵。

2014年9月6日,“文博讲坛”推出第14期“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吗”,主讲人栗永先生追根溯源、纵横捭阖,这期讲座在河北省会网络界、文化界引起强烈反响,众多热心于石家庄历史文化建设的人士,就“石家庄的城市源头”问题展开了一场大讨论。他们或撰写文章,或在网上跟帖讨论,共发表讨论文章50多篇。“文博讲坛”于2014年12月21日特别推出后续篇《石家庄从哪里走来》。与以往有所不同的是,这期“文博讲坛”采取了“论坛”形式,邀请几位观点有代表性的人士先后登台陈述观点。一场讨论因“文博讲坛”讲座而起,由此引发的各种观点又在“文博讲坛”呈现,“讲坛”变“论坛”,形式灵活,不拘一格,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社会影响。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是中国特有的汉字书写艺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璀璨的经典作品。美术大讲堂邀请河北师范大学书法学专业讲师、著名书法家杨春先生做连续五场的书法系列讲座,通过系统的剖析讲解和示范指导,为有兴趣于此的广大市民铺砖引路。讲座结束后,好多书法爱好者抓住这次宝贵的机会对杨春提出了自己在练字时的难点,疑问,杨春老师都一一解答。

名师名家提升了讲座的水平,让听众在本地就可以与名师名家近距离接触,亲眼领略这些文化名人的风采,亲耳聆听他们最新的学术成果,以新鲜而上档次的文化内容为市民们平凡的生活增添了幸福元素。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曾应邀在“文博讲坛”做专题讲座——《博物馆,当我走进你的大门》。这一期,可容纳百余人的报告厅座无虚席。讲座结束后,龚良院长颇有感触地说,这些观众来自社会各界,纯粹为了学习而来,而且是在毫无功利主义的氛围里听课,这种精神很令人感动。“由此看来,文博讲坛是根植于群众需求的一片沃土,它体现了公众对主流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文博讲坛’既是一个传播科学文化的服务平台,也是一个思想文化宣传的阵地,这种文化传播方式很值得推广。

真情流露 市民听众晒幸福

一个城市要有文化和思想,而公益文化讲座就在传播我们城市需要的文化和思想,有了它,市民的精神家园愈来愈富足,迫不及待地晒晒自己听讲座的幸福故事。

文博讲坛不仅拥有了一批专家、学者型的讲师队伍,更培养和拥有了一批忠实听众,省会市民张振辉先生就是其中一位。几乎每个周日上午,他都会走进河北博物院北区一楼报告厅听讲座,在此学到了不少新知识,让人沉醉其中。欣喜之余,张振辉给“文博讲坛”写了一封长信,以热情洋溢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听讲以来的感受。他写道:“聆听‘文博讲坛’的智者之声,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陶冶了情操,充实了生活,谁能说听这样的讲座不是一种旅行呢!这种旅行,不用花钱,没有颠簸,无须走路,绝无风险,但风景奇绝。

66岁的张阿姨是冀图讲坛的忠实粉丝,每个周六一大早起床后,她就开始忙着准备听讲座了:检查笔记本和笔是否带齐,眼镜装上了没有,要用手机录音,前一天晚上就充满了电……“为了能听清楚、看明白,我几乎每次都要坐在第一排,所以我提前一个小时就要去占座位。”张阿姨不好意思地笑了。说起冀图讲坛,张阿姨的心里充满了感激。相濡以沫数十载的老伴儿去年过世后,正是冀图讲坛的陪伴、知识的获取,填满了她空虚寂寞的心,走出了失去伴侣的阴影:“我现在都有点儿依赖这里了,还和许多‘粉丝’交了朋友,经常一起交流心得,心里被填得满满的,有种难以言说的幸福。”就在冀图讲坛开坛第200期的读者交流活动上,张阿姨拿出了自己修改了无数次的散文诗,表达了自己与冀图讲坛的深厚情感。

今年23岁的许城自己做着旧书的生意,是一个热爱文学的青年。前年冬天,他听了一期河北省写作协会会长刘绍本关于《如何写好散文》的讲座后,回到家里就坐不住了。“有人提出,散文是‘情种’的艺术,‘散文旨在写情’。这就要求散文作者敢于袒露自己的真情实感,而且作者的情感展现的越高尚而真切,文字的感染力也就越强……”刘老师的话一直在耳边回响。耐不住一腔泉涌的话语,他通过冀图讲坛联系上了刘绍本,并请教了一些关于文学创作方面的问题。“是冀图讲坛提供了这么良好的沟通与交流的机会,我不但学到了知识,还有幸结识了许多专家、学者,对自己是一个极大的提升。

老革命骆英在听了红色历史专家王律的《人民代表大会从这里走来》历史讲座后,非常激动地说:“我是共产党培养的‘陆空班’第一期学员,从石家庄获鹿华北军区电讯工程专科学校毕业后进京工作,参与了人民空军的筹建,因此王律提出共和国的航空事业也应该是从我们石家庄走来的。”在这里,还有不少老同志带着自己珍藏的历史纪念章与听课的朋友们共同分享;也有人听课后触发了对往事的回忆,还把自己的亲身经历撰写成文发表在报刊上。

对于师大艺术学院的学生黄众来说,美术大讲堂为他点亮了一盏指路的明灯,听完讲座后他颇有感慨地说:“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介绍中国画从隋唐到宋元的发展历程的那期讲座。讲师精彩的讲课,使我模糊的思路逐渐清晰,我渐渐了解了中国美术发展的来龙去脉,对中国的历史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

走进每一个公益文化讲坛,基本都会看到这样的景象:报告厅的大门从不关闭,观众可以随时入座听讲。报告厅里几乎没有一点嘈杂的声音。主讲人讲得投入,听众们也听得仔细、记得认真。中间不断有人进来听讲,应该是怕妨碍别人听讲,也都是悄悄地进来轻轻地入座。大部分人进入报告厅后,都主动地拿出手机调成静音,一些带孩子的年轻父母也都时不时地悄悄嘱咐孩子不要出声……来这里的市民不仅享受到了“零门槛”进馆,更体会到讲秩序带给大家的便利——这是接受文化洗礼后带来的益处。

为了拓展文化惠民的范围,从昨日起,面向全市社区居民的“燕赵社区大讲堂”,在市内8个社区同时启动。来自省、市的理论、文化和医疗方面专家到社区为居民讲课。开坛容易,但要把讲坛坚持下去,越讲越精彩,这背后遇到的困难和付出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各大讲坛做到了。幸福指数不仅在于物质生活,还与精神生活密不可分。他们秉承着那一份坚持和惠民、为民的决心,无私地用文化的甘泉滋养着市民的心田,让石家庄这座城市,开满了幸福的鲜花。

□本报记者 董子凝

编辑: 郑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