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寿五岳八大碗:给你一个全新的八大碗

01.10.2016  19:06

国庆假期,我们推出的特别节目“乡村美食探秘”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我们带大家来品尝一下特色美食“八大碗”。说到“八大碗”,可能您首先会想到“正定八大碗”,不过这次,我们要给大家介绍的八大碗的“籍贯”可不是正定,而是灵寿山区,它有什么不同呢,快来看看。

宽大的树根案板,翻飞的刀口,一天的生活从厨房的叮当声中开始了。今天的主角名叫王志军,之前他只是灵寿山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汉子,现在他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就是一名大厨,他所做的就是在灵寿当地传承了上百年,老辈儿人都爱吃,乡土味儿十足的,灵寿“五岳八大碗”。

别看这“五岳八大碗”八种菜品听上去简单,但每一样食材的制作过程却是相当复杂,几乎每一种“”都需要经过反复的煮、蒸等工序,才能呈现最终的美味儿。

在过去,“五岳八大碗”可不是什么时候都能吃到的,只有村里有人家过红白事儿的时候,主家才会邀请村中精于制作“八大碗”的村民来家中帮忙,为宾客做上一顿“八大碗”。在灵寿山区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制作八大碗,除了过事儿之外,每当过年的时候村民们在包饺子的同时,也会做上一桌“八大碗”来招待亲朋,辞旧迎新。灵寿的“五岳八大碗”分为荤素两种,荤菜有猪肉、丸子以及黄金豆包肉。这黄金豆包肉的主要原料,就是豆腐和五花肉馅。

油锅的温度决定了食材最终的口感,在油温到达顶点的时候,将包裹着红薯粉的豆腐下入锅中。在热油的激发下,灵动的豆腐在锅里跳出了一支动听的舞曲。看着它由如玉的洁白,变为灿灿的金黄,并随着热气蒸腾出一股迷人的香气,人的味蕾在这时被渐渐打开。

“五岳八大碗”中素菜占了很大的比重,这其中就有我们平时常吃的粉条。说到粉条在日常的菜品种只能算是一种配菜,比如熬大锅菜的时候放一些粉条,炒菠菜的时候点缀一些粉条,它绝对算不上是主材。但在“八大碗”里粉条直接就晋升为了主角,如何将普普通通、自身没有任何味道的粉条,做的色香味俱全,做出特色,做的让人爱吃,这功夫必须到家。粉条是否好吃,熬粉条的汤至关重要。

粉条还没有下锅,熬制好的汤料就已经散发出了阵阵香气。花椒、大料、葱姜蒜,这些最淳朴的调料,带来了土地芬芳的原始味道。将提前用凉水泡制软的粉条下入汤中,让其尽情的吸收汤料中的各种味道,一道以粉条为主的菜品 ,就这样俘虏了大家的味觉。

用油烹制食物,是很多人喜欢的做法。“五岳八大碗”中也有很多食材是通过油炸而呈现出了它特有的味道,油炸糕就是其中之一。

蒸熟的黄米面刚刚拿出来的时候带有八九十度的高温,而制作者就要在这种高温的情况下,将面进行再次搓揉,也就是将熟面再和(huo二声)一遍。沾着凉水将滚烫的面和好之后,做成蒸包子大小的团儿,再放到滚烫的油锅内炸。炸好的油炸糕色泽金黄,外脆里软,沾上绵软的白糖咬上一口,透过酥脆的外皮,软糯浓郁的黄米面带着丝丝的温热划入口中,那种美妙的感觉只有吃过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

吃“五岳八大碗”配的主食也很讲究,不是馒头也不是米饭,而是大铁锅贴出来的玉米面饼子。王志军做的贴饼子又软、又香,非常好吃,这其中的秘诀就是和面用的不是普通的水而是枣泥水。用枣泥水和(huo二声)出的面,自然带有红枣的清香和甘甜,入口难忘。

在灵寿山区将吃喜宴称作是吃席,过去物资匮乏的年代,每当村里有人家娶媳妇,大家都会偕老带幼倾巢出动赶去吃席,一方面是沾沾主家的喜气儿,另一方面则是为了去吃上一顿“八大碗”打打牙祭。“五岳八大碗”在席上上菜也是颇有讲究的,叫做一席几道,简单来说就是一次上三道菜,一般上三次八大碗就基本上全了。亲戚朋友围坐在一起,吃上几嘴肥而不腻的猪肉,喝上两口连汤带粉的粉条,食物的美味带来的身体的愉悦,是任何事情也替代不了的。吃流水席,吃出了邻里热闹,吃出了亲戚感情,吃出了浓浓的家乡味儿。

王志军说,从他的曾祖父开始,他家就是村里做“八大碗”的一把好手。只要谁家有红白事,都会请他家的人前去帮忙做八大碗,一辈一辈传下来,到他已经有百年的历史。经过岁月的沉淀,王志军制作的八大碗保留了最古老的做法,最原始的味道,还伴随这一股浓浓的乡情。

现在王志军在灵寿县城经营着一家小餐馆,主营的就是灵寿“八大碗”。他和他的厨师团队们,希望能够将这种最具灵寿地方特色的菜肴传承下去,让大家不忘家乡,不忘家乡的老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