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工业转型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16.06.2014  19:03

市场需求不足、大气污染防治、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艰巨,增速大幅下滑,下行压力加大——
全省工业转型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要坚持“定量做减法、加法乘法提增量”的思路,在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到增大于减、上大于下、进大于退,全力促进工业转型提速提效

      工业是我省经济的重要支撑,也是调结构、转方式的主战场。今年以来,我省工业转型发展亮点频闪,成效明显。通过多次开展化解钢铁、水泥过剩产能集中行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前5个月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下降0.3%,低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0.3%,高于全省规上工业6.4个百分点。但是,受市场需求不足、大气污染防治、化解过剩产能等多种因素影响,全省工业增速大幅下滑,下行压力持续加大。全省工业转型形势严峻,任务艰巨。
      目标引领,力促工业经济企稳回升
      在6月14日召开的全省工业转型发展工作会议上,副省长张杰辉要求,今年要着力完成三项指标:一是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到合理区间,全力以赴完成年初既定目标(10.5%);二是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左右,其中技改投资增长21%左右,占工业投资的比重达到67%以上;三是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00家以上,其中新投产企业占到30%以上。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努力:
      一是狠抓投资和项目建设。各地要抓住当前项目建设的黄金期,充分发挥国企、民企和域外企业的作用,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谋划和实施一批重点工业项目,力促投资增速稳步回升。
      二是大力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今年1-5月份,全省新投产规上工业企业24家,对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够。各地要重点支持主营业务收入超1000万元的规下企业进档升级,要完善“个转企、小升规”后续扶持政策,力促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三要加大企业帮扶力度。各地要加快用地报批进度,优先保障重点产业和急需开工项目建设,确保把有限的土地指标用足用好。各有关部门要组织开展多层次的银企对接活动,及时向银行和担保机构推介项目,努力满足企业资金需求。要针对当前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问题,以钢铁、装备制造、建材、医药等行业为重点,组织开展分行业、多形式的产需对接,努力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以增量调整为主,加快推进转型升级
      今年以来,石家庄市在大力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压减水泥产能的情况下,实现工业平稳运行;唐山市钢铁等重化工业比重大,今年以来工业运行持续下滑;廊坊市传统产业占比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较快,今年以来工业生产逐步回升;保定市以汽车、新能源、纺织服装等为主的产业结构较为合理;邯郸市工业体量较大、结构偏重,化解过剩产能任务较重……
      推进我省工业转型升级,必须按照“定量做减法、加法乘法提增量”的思路,坚持增量调整为主,在坚定不移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做到增大于减、上大于下、进大于退。各地要在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确保完成任务的同时,把品种、质量、效益搞上去,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实现上档升级,做到减量不减效、甚至是减量增效。各地要结合产业基础、区位和资源优势,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一批潜力大、成长性好的企业和项目,集中要素资源给予重点扶持。还要确定一批重点企业、基地和产品予以支持,把各项措施落实到企业、基地和产品。
      学习典型,推进企业提速提效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也是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主体。近年来,我省涌现出一批成长性好、转型发展的先进典型。远达车辆、常山生化等通过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实现有中升级;津西钢铁、晨阳水漆等通过延伸产业链条、绿色发展,实现有中生新;“六个核桃”、冀凯软件等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特色产品,实现无中生有。这些企业的发展路径和模式,可比、可学、可复制,各企业既要瞄准同行业先进水平,对标技术装备、生产工艺、能耗排放等可量化的指标,又要对标发展理念、经营机制、品牌形象等“无形”指标,努力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争做先进。
      各地要坚持以增量调整为主,重点围绕产业升级、“两化”融合、节能减排等方面,大力实施技术改造。各企业要充分利用现有基础,加大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核心竞争力。在当前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下,各企业要把更多精力放到内涵挖潜、管理创新上来,加强战略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安全管理等,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

      来源:河北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