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11.08.2015  12:39

环保“触角”向基层延伸

全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基本形成

本报首席记者 靳晓磊

刘辉是新华区西三庄乡环保所的一名环保监管员,每天除了要认真巡视辖区,即使上下班路上,他也会在沿途留心查看,是否有道路遗撒、施工扬尘等污染现象。

对全市环保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来说,刘辉仅是庞大而细密的网格中的一分子。8月7日,记者从市环保局了解到,我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已基本形成,实现了对环境隐患的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理和“每一寸土地都有人管”的目标。

发现污染问题

及时处理

8月7日早上一上班,刘辉便根据安排对所负责的辖区进行日常巡视。上午10时许,当他来到田家庄村附近时,突然发现一座沙场的沙堆露天堆放,没有苫盖。他迅速找到沙场负责人,要求其立即采取洒水措施,并尽快对沙堆进行苫盖。该沙场负责人表示立即整改,但因为暂时没有苫布,所以先采取洒水措施,同时购买苫布,保证第二天全部实现苫盖。

明天第一件事儿就是去看看他们有没有苫盖。”7日下午,在位于西三庄乡政府办公楼二楼的环保所,记者见到刘辉时,他说,对发现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全程跟踪,直至全部完成整改。

这个环保所占用了办公楼的两个房间,办公桌、电脑等办公设备齐全,房间内干净整齐。在其中一间办公室墙上的公示牌上,记者看到,环保所共有3名工作人员,其中一名是所长。

环保所是网格化监管的第二级,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环保所所长郝晓霞说,他们主要负责本级网格内的环境监管工作,并监督第三级网格责任主体履职,“还负责开展污染源监管、秸秆禁烧等项工作。

郝晓霞说,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对于发现的污染行为,能自己处理的尽量处理,如涉及执法等无法处理的,立即上报至上一级网络。

同时,环保监管员每天都会将自己巡视的情况,认真记录在《日常巡查记录表》中;如发现问题,则会填写一份《环境保护检查记录单》,详细写明问题及处理情况。

三级网格已覆盖全市

长期以来,环保等执法部门受执法力量限制,其监管“触角”很难延伸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而能及时发现身边污染现象的人,往往又没有管理的职责,等通知了执法部门,常常已错过了最佳执法时机。

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成为困扰环境监管的一道难题。该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呢?

2012年6月,我市提出了要在全市构建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将环境监管的触角向最基层延伸,彻底消灭环境监管盲区,解决“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难题。

经过2012年的“提出”、2013年的“探索”和2014年的“推进”三个阶段后,我市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框架已基本建立,三级网格覆盖全市,各县(市)、区网格已开始运行或试运行,并在管控点源、面源污染等方面发挥出了积极作用。

根据网格化监管体系划分,一级网格为各县(市)区行政区域,二级网格为各乡镇、街道行政区域,三级网格为各村和社区所辖区域。“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三级环保管理网格,极大地强化了基层环保力量。

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一级网格25个,二级网格289个,三级网格4273个,289个乡镇(街道)、园区(二级网格)均成立了环保所,共配备专职人员441人,兼职人员422人,落实了办公地点,基本做到了定区域、定人员、定职责、定任务。

变“单打独斗”为“齐抓共管

多年来,环保部门在环境保护工作中的“单打独斗”,是制约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的瓶颈问题。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的构建,则有效突破了这一“瓶颈”。

7月27日,井陉矿区贾庄镇环保所将一份检查记录上报至该区环保局,该所在日常巡查时发现,有一家白灰生产企业私自新上了一条生产线,属于违法行为,需要立即停建。因环保所没有执法权,所以将案件上报至区环保局。

该区环保局立即派出执法人员赶赴现场,要求违法企业立即停建,并对其进行立案查处。在一份8月5日的反馈单上,记者看到,这家企业已经停止了违法生产线的建设。

以前这样的案件只能靠环保人员去发现。”井陉矿区环境监察执法大队大队长冯红亮说,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大多靠巡查,但由于环保人员有限,很难及时发现个别企业的私自改扩建等违法行为,而发现这些违法行为的人,因为缺少必要的知识资料和职责权限,往往也无能为力。

但环境监管实行网格化后,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改变。网格化体系赋予了乡镇相应的管理职责和权限,再加上配套的长效管理机制,改变了以往各级基层政府对环保工作不够重视、疏于管理的被动局面。

不仅如此,在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中,各部门的环保职责履行情况更加公开明了。电力、工商、城管等部门,作为一级网格,都有了更明确的责任分工,特别是在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中,全面改变了以往环保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形成各部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科技手段强化网格化监管

新晶,新晶,你的1号炉顶出现冒烟现象,请迅速处理!”8月7日上午11时,在井陉矿区环保网格化视频监控指挥中心,值班员通过对讲设备紧急呼叫河北新晶焦化有限责任公司调度室人员。

通过指挥中心的大屏幕可以看到,新晶公司1号炉顶出现了冒烟现象。值班员完成呼叫仅两分钟后,大屏幕上出现了一位身着工作服的工人,他快速跑向冒烟处,将炉顶盖子迅速盖好,烟立刻消失了。

这是我们刚建成正在试运行的网格化视频监控系统。”井陉矿区环保局副局长焦彦欣对记者说。他说,他们对全区4家焦化、4家煤货台和36家洗煤厂,在各自重点污染节点安装或整合了148个高清监控摄像头,并全部连入这套系统,“实现了对重点企业的全天候视频监控。

除了井陉矿区,长安区长丰街道办事处为每一名环保监督员配置了手持外拍设备,一旦发现隐患,第一时间上报,并果断采取措施及时处置。新乐市则利用电子地图,对网格化重点监管企业污染源制作电子图像文档,地理位置标注清晰,强化了监控。

在创新科技手段的同时,井陉县建立了县环保局与二级网格联合行动制度,所有执法文书记录单下达给企业的同时,各二级网格也进行存档;灵寿县、无极县、晋州市等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对举报查实的给予1000元至1万元的奖励;栾城区实施企业分级管理,建立各级企业环境监管措施。

不断规范的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有力打击了环境违法行为,助推了省会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改善。今年上半年,全市市本级和各级网格共处理各类环保问题1.1万件,立案查处279起;二、三级网格巡查发现问题5354件,处理交办环保问题4328件,处理率达到98%。

编辑: 孙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