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法院立案登记制实施首月

13.06.2015  23:27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

一审共受理行政类案件236件

6月12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市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以来有关情况。我市两级法院实施立案登记制改革一个月来,共接受诉状6767份,当场立案6485件,当场立案率达95.83%。其中行政类案件增幅最大,一审共受理此类案件236件,同比增254.84%。

据介绍,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一个月来,石家庄两级法院共接受诉状6767份,其中民事起诉5191份、行政起诉300份、刑事自诉11份、强制执行申请1259份、国家赔偿申请8份;当场立案6485件,当场立案率达95.83%。

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行政类案件,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起诉行政机关不作为的案件,二是对复议决定不服的行政案件。市中院5月份的一审行政案件收案数超过了去年全年收案数的二分之一。县级法院同比增长最高达到4400%。

针对行政案件大幅增加,市中院提出完善行政机关与法院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的合力。全市法院将积极探讨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统一执法尺度,统一法律适用标准,规范执法行为。同时,更多地组织行政执法人员旁听或观摩行政诉讼案件庭审活动,以案说法,增强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和针对性。

另据介绍,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一月来,两级法院受理案件增多,“案多人少”的矛盾进一步凸显。立案登记制改革实施以前,2014年全市法院人均收案80件,一线法官人均结案达到112件。立案登记改革实施以来,各类案件均有明显增加。从县级法院来看,增幅超过一倍的达到6个。市中院审理的一审行政案件数量在全省11个中院位居首位。

针对这一现状,市中院将完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努力实现“六个转变”,即,将诉调对接平台从单一平面的衔接功能向多元立体的服务功能转变;将诉调对接机制从单向输出向双向互动转变;将诉调衔接对象从重点突破向全面启动转变;将诉调对接操作规范从零散差异向系统整合转变;将解决人才的培养从经验型向职业型转变;将法院内部调解机制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