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家训看家风端午时节走近2016全市最美家庭

10.06.2016  18:10

    德乃人之本,孝为人之先。孝老爱亲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源。伴随着我市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的展开,一个个孝老爱亲的家庭故事,如一幅幅绮丽画卷在全市百姓面前徐徐展开。端午之际,记者走近2016年我市评选出的孝老爱亲“最美家庭”,追溯家训传承脉络,倾听孝老爱亲故事。

    权景翠家庭家风家训

    我不担当谁担当,做老人的贴心小棉袄

    孝老爱亲源自责任和担当,这句话在新乐市建安小区权景翠家庭得到最直接的诠释。

    老人有五个儿女,权景翠只是老人的其中一个儿媳妇。但是从权景翠嫁进门的那天起,她就独自一人承担起照顾公婆的重任,至今27年从未间断。

    今年的端午节,对于权景翠一家来说有些不同往年。以前,每年的端午节都是权景翠守着公公婆婆三人过。今年3月份,95岁的公公因病去世,老人去世时,只有权景翠一人在身边,眼下89岁的婆婆又病重,权景翠每日像照顾婴儿一样端屎端尿,喂奶喂葡萄糖。她说,不到万不得已不惊动远在他乡的其他兄妹。

    随着上一辈人工作变迁和家庭迁移,权景翠的丈夫及其他四个兄妹分别远在新疆、西安和石家庄,照顾多病公婆的重任就落在了权景翠一个人身上。公公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哮喘病、肺癌等病症,双眼几乎失明、连衣服都穿不上,而婆婆多年瘫痪在床并患有老年痴呆,两位老人需人照料,老人儿女又不在身边,权景翠一人用不足百斤的体重,为整个大家庭承担起棘手的养老问题。

    边上班、边照顾两位多病的老人,权景翠事无巨细,一手操持。提到权景翠,邻居们纷纷竖起大拇指:“那份耐心和细心没几个人能做到!

    吃饭时,权景翠给公公盛好饭菜把老人扶到桌前,再给婆婆把菜剁烂端到床前;公公后背难受寝食难安时,权景翠为他敲背拔罐;公公哮喘病发作时,她用吸痰器帮老人吸痰;公婆夜间开灯不方便时,她按电脑提示自己制作双控开关,一头放在进门旁一头放在枕头旁;老人过生日时,她给在外地的兄妹发短信,提醒他们给老人打电话;婆婆住院时,权景翠一边在医院照顾婆婆,还要一天三顿饭给公公送回去;当公公住院时,每换一瓶液体她再回家看看婆婆……

    这样的日常琐碎,足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27年,在权景翠内心一直有个信念:“为了让丈夫、儿子在外安心工作,为了让他乡的兄妹无牵无挂,我一人甘愿担当侍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