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蒙辽非遗绝活儿集中亮相第八届河北民俗文化节
威县土布纺织技艺传承人正在用织布机纺织,吸引老人和儿童观看。 石峥 摄
泥人张彩塑是中国北方泥塑艺术的杰出代表,图为泥人张彩塑作品。 石峥 摄
蒙古族艺人用骆驼毛捻成的线在制作蒙古族毡绣。 石峥 摄
中新网 承德6月13日电 (高红超 张帆 石峥)6月13日是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风筝哈制作技艺、泥人张彩塑、衡水内画、蒙古族拉弦乐器制作工艺、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等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等省市的民间绝活儿于当日集中亮相第八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上演了一场非遗“大联欢”。
当日,第八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在河北省承德市避暑山庄碧峰门民俗文化园区开幕。来自国内多个省市的非遗传承人们带着各自的“看家本领”进行了集中展示,让前来参观的人们领略到了民间艺术的多姿多彩与魅力。
坐在藤椅上打盹儿的老人,抱着书去上学的小孩儿,擀面做大饼的农妇,一个个泥塑的人物活灵活现,惟妙惟肖,泥人张彩塑的展位前围了很多观众,工作人员魏强忙不迭地将人们相中的泥塑递给他们。
魏强说,由于泥人张彩塑的题材多来自民间,为老百姓们喜闻乐见,并且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很多人到天津后都会将其作为纪念品带走,另外他们的泥人张彩塑工作室聘用的多是毕业于美院雕塑系的学生,具备很强的创新设计能力,这些都是天津泥人张彩塑能够传承并经久不衰的原因。
关公、程咬金、诸葛亮,一张张京剧脸谱吸引了承德市民蓝玲的注意。“这些脸谱简直像‘活’了一样。”平时喜欢画画并且爱唱京剧的蓝玲在“焦氏京剧脸谱”的展位前停留了很久,她认为这些脸谱将人物的“神和魂”画了出来,竟能与观众产生内心的互动。
“只有将戏曲人物理解透彻才能将画出人物的神。”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焦氏京剧脸谱”的传承人焦影明说,为做到这一点,他的“秘诀”是经常到戏院看戏,并常对着镜子练习戏中人物的动作,另外,他还大量看书,研读历史,熟谙琴棋书画。他创作的京剧脸谱作品除在国内受欢迎外,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海外市场。
据介绍,当日的非遗展演不光有传统手工技艺展示,还有舞狮、旱船、高跷、中幡、二贵摔跤等踩街表演,以及列入各级非遗名录的特色名吃,人们在“大饱眼福”的同时也能“大饱口福”。
据悉,本届河北省民俗文化节由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财政厅、承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由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承德市委宣传部、承德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双桥区人民政府、承德避暑山庄民俗文化园区承办,将持续展演至6月15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