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礼仪课程近年悄然兴起 教导尊重与自律

12.01.2016  12:24

  儿童礼仪课程近年悄然兴起

  儿童礼仪课程近年悄然兴起,拥趸增长迅速。然而,也有不少家长听到“儿童礼仪”二字就表示反感:小小的孩子,就得规定他如何坐如何站,那会不会是束缚?寒假适逢春节,正是儿童礼仪课程的旺季。近日记者走近“儿童礼仪”课,发现这课程教的并不是简单的体型姿势,而是通过故事、绘画、游戏等形式,教给孩子与人相处时的尊重与自律。文、图/广州日报记者霍泽凯

  课程分阶

  从基本礼仪到精雕细琢

  据儿童礼仪课程的胡曼婷老师介绍,儿童礼仪课程包括几个阶段,从低到高依次是个人礼仪入门阶段、社交公共礼仪阶段、校园礼仪阶段、精雕细琢阶段。

  个人礼仪包括坐姿、站姿、蹲姿、行姿、仪容、仪表礼仪等。最开始会从亲子课堂切入,让父母了解儿童礼仪的实质,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让孩子学习标准的坐姿、站姿等,之后每堂课都会先温习上一节课的内容,然后再进入新的教学内容,最后老师会跟家长复述上课的重点,并会在家长微信群里进行一些讲解或疑问解答。“因为家庭的氛围实在太重要了,只有家长和孩子一起做好,这些礼仪才能慢慢成为孩子的行为习惯。”胡曼婷说。

  而第二阶段的社交公共礼仪,则会学习排队、倾听、握手、手势等礼仪。“我们教的倾听技巧,就是教孩子听别人讲话时眼睛要怎样、身体要怎样、作出怎样的反应,才是一种尊重的行为。

  在第三阶段的校园礼仪,一般是面对青少年,会教孩子们竞选礼仪、演讲礼仪、声音礼仪,等等。而到了精雕细琢阶段,则会对动作进行细致的要求,这样就有点类似成人礼仪了。

  如何上课?

  讲故事做游戏

  启发孩子该怎么做

  上周六,记者专门旁听了一节幼儿礼仪课。全程45分钟,有5个学员,都是4~6岁的小朋友,两个女孩三个男孩。根据进度安排,这一节课教的是“仪容礼仪”。

  老师先从一个小故事引入,老师以故事为例子,笑着问小朋友:“如果你是故事的主人公,你喜欢别人怎么做呢?”接着,老师引入了打喷嚏四部曲:转身、低头、小手捂嘴、再打喷嚏。小朋友都很认真地模仿着老师的动作。接着,老师还启发式地问:在别人面前,还有什么动作是不礼貌的呢?“咳嗽”、“打哈欠”、“挖鼻屎!”不同的小朋友们想到不同的答案。老师进而教他们,前两个可以参考打喷嚏四部曲,而第三个动作就不要在别人面前做了。

  学员年龄不同

  教学方式也不同

  儿童礼仪课程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教法上也有所区别。如教4~6岁幼儿“仪容礼仪”时,老师会直接告诉他们该怎么做,而教6~10岁的少儿时,会改用头脑风暴的形式。老师会问:“注意仪容的孩子会是什么样子的?”“不注意仪容的孩子又会是什么样子的?”“你更喜欢和哪类小朋友玩?”让孩子们说出心中对整洁仪容的理解,老师再进行引导。

  此外,老师还会通过同理心,教孩子们如何与不整洁的小朋友相处。

  各方反应

  孩子:

  不抗拒 还提醒父母如何做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上儿童礼仪课的孩子,他们都对课堂不抗拒。男孩子小爱说:“我觉得很好玩。”而小爱爸爸告诉记者:“孩子回家后会唱礼仪课堂上教的歌,也会做教的动作,如果没做到,我们提醒一下,他就改正过来了,有时还提醒爸爸妈妈,哪些动作应该怎么做。

  家长:

  初接触时反感 体验后接受

  记者了解到,对于儿童礼仪课程,其实不少家长会以为是儿童形体班,觉得是束缚孩子的天性。曼婷就告诉记者,有位妈妈帮孩子报了礼仪课,临时来不了,于是让爸爸带孩子来。但爸爸开始时对这个课程比较反对。然而,当孩子爸爸接触到课程的内容时,表现得非常积极,很配合老师的课堂。

  胡曼婷表示,“我们会让孩子关注自己的感受、别人的感受,所有的礼仪都是自己内心想做,然后慢慢把这些东西内化,变成一种个人修养。儿童礼仪课程所提倡的两个核心要点就是‘尊重’以及‘自律’。

  目前在儿童礼仪课程的收费大约为200元/次,一个阶段10次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