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老问题急需新办法

06.01.2017  01:32
  中国人口宣传教育中心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日前发布的《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显示,因用药不当,我国每年约有7000名儿童死亡,3万名儿童致聋,遭受肝肾功能、神经系统等损伤的儿童则难以计数。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随着全面两孩政策落地,孩子们的便捷就医、安全用药更加牵动每一个家庭的神经。那么,家长对于儿童药的认知现状到底如何?有哪些不合理的使用习惯?儿童专用药缺乏的问题为何总是得不到彻底解决?零售药店的销售行为又存在哪些安全隐患?
  家长:城里的妈妈“抗生素能不用就不用”,老家的老人“赶紧去输液,孩子少受罪”
  31岁的魏敏(化名)是山东菏泽人,来京工作近10年的她已经在北京安了家,也有了可爱的儿子。“小城市和大北京的观念差异,在孩子用药这件事上表现得特别明显。”魏敏说,从怀上宝宝开始,和身边为人父母的交流话题中,便少不了孩子的看病和教育问题。在大环境熏陶之下,抗生素能不用就不用、孩子要用儿童专用药、不能将成人药“酌减”给孩子用、用药要听从专科医生建议……这些儿童用药的理念已在她的心里扎根。
  魏敏也想把这些理念和老家的亲戚共享。无奈的是,她老公的弟弟一家和公公婆婆一直在农村生活,在很多老家人的观念里,孩子一旦感冒发烧,就应该赶紧去输液,才能好得快,孩子也少受罪。
  不过,最近几年出了几次事儿,才促使老家人这一观念出现了转变的迹象。前两年,有一个小宝宝因为发烧,在老家的一家诊所里打针,结果发生了头孢输液过敏,送到医院后,还是没有抢救过来。后来,魏敏婆婆所在的村卫生室也发生了输液过敏事件。“从那以后,我婆婆再也不催着小孙子一感冒就输液了,但抗生素还是用得很勤。”魏敏说。
  有一次,魏敏老公弟弟家的孩子持续咳嗽了好多天,魏敏就把医生推荐的一种儿童专用止咳药介绍给了婆婆和弟媳。婆婆后来告诉魏敏,这个药他们给孩子吃了一次就不吃了,一是因为贵,二是效果差。
  “我推荐的这种儿童药30多元一瓶,的确不便宜。医生告诉我,这种药的作用机制是帮助孩子排痰,而不像一些成人药是通过控制中枢神经来止咳。可能见效不快,但是对孩子来讲很安全。”魏敏说。可是,婆婆还是转而在药店购买了一种成人用的、单瓶价格只需不到2元的溶液,“药量自行减半”后喂给了孩子吃,确实很快止住了咳嗽。
  今年6岁的辰辰(化名)的妈妈也是一名在北京定居的外地人。辰辰妈说:“怀宝宝那年,最火的新闻就是中国人普遍滥用抗生素、国人每年人均输8瓶液等,每天跟这些新闻打交道,我当时就痛下决心,一定要把好抗生素这道关。”
  辰辰妈说,孩子出生半年过后,会开始建立起自己的免疫“防火墙”。所以,几乎所有孩子都会在半岁后迎来这一转变的副产品——幼儿急疹。具体表现就是持续高烧,两天左右烧退,然后出小红疹,再经过四五天才慢慢自行消退。
  “辰辰也在半岁时经历了这些。当时,孩子刚一发烧,我爸妈就很着急,大半夜非要我带孩子去医院。考虑到孩子是第一次生病,而且一上来就是39摄氏度多,我也有点慌神,于是就抱着孩子去了。量体温、检查血象……一通检查后,医生开了两盒儿童用中成药,一盒抗生素,然后就让我们回家。”辰辰妈说。
  在这个过程中,家人的态度明显分化:辰辰姥爷一看医生不给输液,就认定北京的医生没有老家的有人情味、负责任,提出要么让医院输液,要么换家医院输液。而辰辰妈在与医生沟通后冷静下来,顶住了老爸的压力,坚持把孩子带回家,甚至还决定,医生开的药,抗生素先不吃,自己在家给孩子物理降温。好在孩子体温第二天就恢复正常了。从那之后,辰辰妈在孩子用药方面成了家庭中的“权威”。
  然而,去年年底,辰辰突然开始发高烧,按照经验,辰辰妈先给他吃中药,物理降温。两天后,温度基本恢复正常。然而,第三天早上,辰辰体温不降反升,而且开始了咳嗽。赶紧去医院后,辰辰被诊断为轻度肺炎,于是连着输了3天抗生素,并给开了片剂回来吃了一个疗程。“事后我意识到,都是自己按照经验买药,没有咨询医生,才导致了肺炎,不然孩子不至于到输液的程度。这对我来说是个教训。”辰辰妈说。
  魏敏和辰辰妈都认为,在城市中,习惯于上网学习、接触各类健康教育机会多,家长获取知识渠道的增多带来的一个负面影响,就是容易“把自己当作医生”。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出现了“打死不用抗生素”、长期经验用药、不断质疑医生并擅自更改治疗方案等情况。因此,家长如何进行更加科学有效的学习,怎样将自我学习的成果与提高就医用药依从性相结合,并最终转化为孩子治疗效果的提升,这中间的平衡,还需要更好地探寻和把握。
  药店:处方药可以直接买,执业药师只见证书不见人影
  为了解目前零售药店对于儿童用药的销售与儿童用药安全的现状,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的6家药店。记者发现,与成人药相比,药店里儿童药品种类很少,多为治疗感冒、咳嗽、清热、止泻之类的药品。
  记者分别对6家药店店员说:“我小孩拉肚子,想买一些药,你这有什么合适的药吗?”其中5家药店店员主动询问了孩子的年龄,腹泻程度,但对发病时间、药物过敏史等没有提及。另外1家药店店员没有询问孩子的任何信息及症状,直接推荐药品。
  6家药店推荐的药品有所不同,有几家甚至推荐了处方药。据记者了解,按照我国相关规定,处方药要有医师的处方才能销售,但药店店员完全没有按规定执行,有的表示“可以直接购买”,有的表示“登记姓名、电话即可购买”。当记者表示对药店店员推荐的药品的用法用量并不清楚时,仅有2家店员详细介绍了药物剂量、服用次数与天数、服用时间,其他4家药店店员均表示请家长自行看说明书。所有药店店员对药物的副作用、禁忌只字不提。
  记者还发现,虽然我国对开办零售药店的要求之一是必须配备相应数量的执业药师,但一般药店都是只有一两名店员在场,并没有佩戴标注其姓名、技术职称的胸卡。还有一些药店虽然将执业药师的执业证书挂在墙上,但实际没有真正的驻店执业药师。
  在东城区一家规模中等的药店,记者拿起一种使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感冒药品,该药品外包装上清晰注明“口服,一次2粒~3粒,一日三次,儿童酌减。”记者向药店店员咨询:“8岁的孩子,体重25公斤,‘儿童酌减’要减到多少?”该药店店员显得很迷茫:“这得问厂家吧,或者咨询医生。”记者进一步询问:“能请店里的药师解答一下吗?”店员为难地表示,药店并没有专业药师。
  医生:我们承担着法律风险,孩子承担着用药风险
  岁末年初,又到了儿科最忙的时候。“今天门诊总共看了170多个孩子,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2016年12月30日,华中地区某县级医院儿科刘大夫上完一天白班后,疲倦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刘大夫告诉记者,如今,儿童药的品种和剂型选择变得越来越多。比如治疗哮喘的药孟鲁司特钠,原来这种药只有片剂,一片是10毫克;但对于6个月龄以上、12个月龄的孩子来说,一次只能服用4毫克。怎样把一片10毫克的药精确地掰出4毫克,很考验家长的水平。“好在近两年,这个药出了颗粒剂型。不再‘靠掰’之后,孩子的用药量精确多了。”
  虽说选择变多,但总体来说,儿童专用药缺乏的情况依然没有得到彻底改观。记者从刘大夫所在医院药房得知,该院药房全部登记在册的药品共有1320种,实际在售的大约1000种,其中儿童专用药只有约30种。
  “这30种常用药,远远满足不了孩子的用药需求。还有许多药是儿童和成人通用的,这些药的用量便要医生来定,抗生素就是典型。”在药房工作的小杨告诉记者,在基层,孩子家长对抗菌药物依然比较“迷信”,使用量也较大。但常用的抗菌药物里,只有阿莫西林一种有颗粒剂型,其他的都只有片剂或胶囊。“听说在一些专科儿童医院,会有专门的药师负责把孩子的药进行再次分割。而我们这儿没有这个条件,只能跟家长交代一声,自己回家再分。”
  此外,药品说明书不清晰的问题改善也不明显。“在我们药房的药品中,有儿童用药信息的品种不到50%,另外的一多半只能是靠国内外的专业指南、教材、参考文献和临床经验使用。尤其是很多专业用药,如小儿心内、神内、肾内及血液、肿瘤等专业药品,由于没有进行过儿童药物临床试验,这些药品的说明书大多数无儿童用法用量。”小杨说,其实,儿童生长发育分为若干阶段,每个时期的生理、解剖特点与成年人不同,各器官发育、酶系统建立和激素水平等都在快速变化,这些因素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有效性和潜在毒性。但由于说明书缺乏儿童相关信息,临床医师只能靠专业的指南、参考书和临床经验使用药品。“说严重点,儿科医师实际上承担着法律风险,而孩子可能承担用药风险。”
  除了药品使用本身的问题,和家长的沟通难题,也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临床大夫的用药决策。刘大夫说,冬天到了,孩子感冒发烧的很多,我们临床上每天都会碰到心急火燎的家长。其实,孩子如果是37摄氏度多的低烧,又是病毒性感冒的话,按照原则是不需要服用退烧药物的,更不需要输液。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都是这么做的,但让基层的许多家长接受这些还需要时间。“家长担心孩子是人之常情,如果不开药,家长就会一遍遍来问,因此造成的矛盾也很普遍。”
  在这种情况下,医生会坚持自己的用药决策吗?刘大夫很干脆地回答:“不会!在患者态度强硬地坚持下,相信很少有医生会坚持不开药或不开液。对于这种现状,家长、医生以及全社会都应该反思。
山东启用复工复学健康通行卡
  日前从山东省卫生健康委获悉,为有序推动复工复学,卫生厅
钟南山:磷酸氯喹还没做对照实验
  2月24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广东支援湖北医疗队与钟南山院士进行了远程会诊。在专门安排的答记者问环节,钟南山表示,临床治疗中发现,新冠肺炎患者使用抗病毒药物阿比多尔、克力芝平均6天~7天后,核酸检测转阴;使用抗病毒药物磷酸氯喹的平均转阴时间为4.卫生厅
首批疫苗将在美进行临床试验
  美国生物技术企业莫德纳公司2月24日宣布,卫生厅
世卫组织认为:中国疫情顶峰已过尚未构成全球性大流行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4日表示,卫生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