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自行车”:个人难处理 回收不畅通

04.07.2016  22:51

自行车作为一种传统的代步工具,开始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而随之而来的废弃自行车的处理也成了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记者在调查走访中了解到,废弃自行车,僵尸自行车占据公共资源的情况非常普遍,除了老旧小区,一些高架桥下,高校里都出现了僵尸自行车成灾的情况。

由于高校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将百八十块钱买的自行车带回老家又不划算,所以每年一到毕业季,就会产生一批“无主”的自行车,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自行车就变成了“弃儿”。

而小区里的僵尸自行车则是由于市民们生活水平提高,代步工具不断更新,私家车,电动车逐步替代了传统的自行车,导致老旧小区就成了“僵尸自行车重灾区”。

记者在体育大街槐安路口观察发现,一分钟的时间里,通过的私家车数量为35辆左右,电动车的数量为50辆左右,而自行车却只有不到20辆。

记者随机调查了十五位市民发现,十五位市民每家家中都至少有一辆自行车,有的甚至有两到三辆,但是经常骑自行车的只有三位市民,几星期或几个月才骑一次的有十二位市民,占到调查采访人数的百分之八十。而那些有“主人”却不经常上路的自行车,就很有可能沦为“僵尸自行车”。既然这些将是自行车已经破烂不堪,甚至都无法使用了,为什么不及时处理掉呢?

难道这些自行车就真的没法儿处理了吗?随后记者来到建华大街308国道附近的一家旧自行车市场。在市场门口,摆满了各种各样等待出售的新车和二手自行车。

一辆自行车费时费力地弄到旧货市场才卖十块二十块,还是在车况良好的情况下,记者在调查走访中发现不少僵尸自行车损毁严重,只能当废品处理,于是记者又来到裕翔街附近的一处废品收购站了解情况。

这位收购人员告诉记者,因为费时费力又不值钱,很多收购人员都不愿意收自行车。

自行车,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是结婚必备的“三大件”之一。可是现在却成为家庭当中“有之无用,弃之可惜”的一件生活用品,尴尬的地位和曾经的辉煌形成了非常大的反差。之所以会出现这么多的“僵尸自行车”,除了代步工具不断发展变化这个因素之外,废旧自行车的回收处理渠道不畅通,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僵尸自行车”对人们的生活环境已经产生了影响,究竟该怎么处理,也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